第145页

啊!崇祯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若是按照这个办法,自己留在北京依然逃不了命,即便如天之福,各路军队抵住了闯贼保住了北京,太子监国南京,说不定会重演唐肃宗灵武登基的旧戏,自己还不到四十岁,可不愿做那唐明皇!

“哼。”崇祯越想越火,冷笑道:“先生说的是甚道理?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先生早讲战守之策,此外不必再言!”

感受着崇祯浓浓的怒意,李邦华长叹一声,闭口不再说话。李邦华的建议不能说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是人都有自私之心,崇祯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牺牲自己让儿子去南京的,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迁都南京,而留下太子在北京监国。

事情议到现在,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崇祯碍于自己的面子,无论如何不会主动说出迁都的话,大臣们明哲保身明知道皇帝的心思却谁也不愿挺身而出,又有光时亨这样的搅屎棍子在,再议论下去已经没有了意义。

崇祯只能长叹一声,宣布退朝!

第212章 天津巡抚

君王死社稷,说的好听,更多的是无奈的选择。只要是人,都不想死,崇祯也是如此。

可是他无法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说出,因为那涉及到帝王的颜面!

满怀郁闷的回到了乾清宫,崇祯左思右想,秘密派人去把李明睿召了进来。满朝文武之中,就只有李明睿知晓他的心意,能商议事情的唯有此人。

李明睿应召来到了乾清宫,叩拜之后,崇祯挥挥手把身边所有侍候的太监宫女都打发了出去,身边只留下了心腹太监王承恩。

四顾无人之后,崇祯向李明睿推心置腹道:“卿所言迁都之事甚合朕意,朕有此志久矣。汝意与朕甚合。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

“若以卿所言迁都,当如何进行?从哪里去往南京,护卫如何解决,沿途所用粮饷如何筹措,北京如何留守?”崇祯一连抛出了数个问题,都是他心中苦想很久。

“陛下,臣以为既然要迁都,当早日确定!行走的路线当经过临清走运河,经徐州淮安扬州,过江至南京。这条路线有运河为凭,可以乘船省去很多气力。但是如今中原一带为闯贼所占,当防止闯贼切断运河阻止我南归。如此必须做两手准备。”

“何为两手准备?”崇祯心急的问道。

“两手准备,一就是走运河,再就是走海上。陛下可任命心腹为天津巡抚,命其在天津准备海船,一旦运河被闯贼切断,则可以走海路经长江直赴南京。不过海路艰难,风高浪大,以陛下万乘之尊,若非紧急不可冒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