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万千的苦难集于一身,压在了崇祯身上,压弯他的脊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是崇祯又不想像祖辈皇帝那样对朝政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他不愿让大明亡于自己之手,总想着能够挽狂澜即倒,总想着有朝一日扫平流贼剿灭满鞑中兴大明。所以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忍着、坚持着,始终不肯不愿放弃,为的就是祖宗的江山绝不亡于自己之手!

可是,任凭他再勤政,哪怕一日只休息两个时辰,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处理朝政,可眼看着局势还是一天天的恶化了下来,任凭他再简朴,吃的是普通的饭食,穿的是缝补的旧衣,可财政还是不断的恶化,到眼前连京营的饷银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

气数尽了,大明的气数尽了,有时崇祯自己都忍不住这么想。可是想过之后,擦干眼泪,再次埋首于无穷无尽的奏折之中。

大殿中,朝臣们还在无休无止的争吵着,为的好像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崇祯不愿去听也不想理会,他的思绪飘荡到九霄云外。

“启禀陛下,前不久西山巡检司巡检来报,言说收复被满鞑攻占的房山县城,击破满鞑五百,缴获首级一百二十八级,兵部并锦衣卫派员前去查验,查的结果如实。那巡检陈越立下如此大功,理应进行封赏,微臣请问该如何封赏之?”终于,朝堂的争吵结束了,一个声音响起,让崇祯不由得精神一振,定睛看去,就见到兵部尚书张缙彦立于阶下,正在向自己请示。

封赏立下大功的陈越,这是今日崇祯最感兴趣的事情,尽管他心中对封赏早有定论,却还是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第129章 争执

“张爱卿以为该如何封赏呢?”崇祯振作精神,向张缙彦问道,张缙彦身为兵部尚书,这种封赏之事他的意见极为重要。

“臣以为,陈越缴获满鞑首级一百二十八级,按照朝廷赏格,一颗首级赏银五十两,陈越作为统帅当另行赏银千两,并擢升其官职,按照斩获可连胜三级,陈越原来有着锦衣卫百户的官职,升三级可为游击将军充任一地守备。”张缙彦侃侃而谈着。

升为游击将军,会不会官职太小,崇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可那陈越又立下复地救民之功,收复房山县城,并从满洲鞑子手中解救出上万百姓,按此功劳,可再升两级,擢升为一镇副将,负责一路之守备。”张缙彦继续道。

听了张缙彦的话,崇祯点点头,张缙彦身为兵部尚书,提出的封赏非常恰当。恩出于上,自己只要再稍稍提上一提,就可以任命陈越为一镇总兵了。

“启禀陛下,微臣反对!”就在崇祯要同意张缙彦的提议之时,一个人越众而出,断然反对道。看清此人的面容之时,崇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此人乃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

六科给事中并十三道御史合称科道之官,也就是所谓的言官。掌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官品虽小,权力很大。

而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不同之处是,御史是着重监察全国官吏和一般机关的,那么,六科则是按照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而光时亨身为兵科给事中,自然负责的是对兵部的监察。按照朝廷制度,兵部尚书选任武将,要与兵科都给事中一同报告皇帝请旨,武将赴任,亦应先赴兵科在文书上签署同意,可谓权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