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页

“他们说有人状告大人破坏河堤,是……为祸乡里、草菅人命……”黄蜂真想大声笑出来,活该啊。别人都在忙,让你整天在这里搂着夫人混日子。

“我靠,真敢整词儿,都草菅人命了。在大堤上盖宫殿,难道他们认为本官属王八的!你去告诉他们,这是瓜棚不是宫殿,什么眼神啊!本官正在忙于公事不便相见,以后再有事就去府衙里找周主簿商议。”

洪涛接过状纸让富姬给自己大概读了读,差点没抢过来扔到黄河里去。同时也对大名府的政治状态有了切身体验,想在这里推行自己的新政,不杀得人头滚滚根本不可能。

保守势力太强大,几位乡绅一嘀咕就能把知州给告了,还不怕打击报复。他们哪儿来的自信?别问啊,背后肯定有人撑腰,兴许还不是一个两个。

这两位知县恐怕也是来看热闹的,和他们废话一点意义都没有,索性就不搭理了,有本事你把本官的瓜棚拆了,没本事就忍着吧。

自己真没功夫搭理他们,新船的龙骨刚刚成型,下一步就该上船板了和拼接桅杆了,全得自己盯着。钓鱼只是假象,避人耳目用的,要不是搂着富姬能瞒过黄蜂?

这几天除了指挥造船之外,洪涛只干了一件事儿,就是通过富姬详细了解辽国边境的事情。她已经在南京道、西京道转悠两年了,与辽国百姓、官员、军将都有接触。

第526章 山川督察院

了解这些东西其实只是做铺垫,王十正从开封赶来,只要她一到,大名府路的反间谍工作就要正式拉开帷幕。不管能不能彻底决断辽人的窥视,最少也得保证不让他们能随随便便就知道自己的动向。

间谍这个词儿并不是后世发明的,它起源很早,到底是什么时候洪涛没考据过,但在北宋的公文里就能看到。

前两年神宗皇帝下过诏书,除了褒奖安肃军抓到一个探查州城军事部署并画图准备逃跑的辽国间谍之外,还责成安肃军以后再遇到此类事情,别等对方都要跑到边界了再动手,最好在自己国家境内抓捕,以免引起不要的外交争端。

另外仁宗朝的名臣包拯出使辽国的时候路过雄州也曾指出:本州衙校及诸色公人等,多是彼中人户充役。凡欲商量处置事宜,必被窥伺,往往先意漏泄,窃恐浸成大患。

可见北宋君臣对间谍、反间谍工作还是挺重视的。但因为技术手段和观念的问题,还仅仅停留在让各州军自己挑选、收买边民打探情报的水平上,并没有建立起成系统的专业队伍。

洪涛就准备改进一下北宋比较业余的情报手段,先成立专门的情报部门和反间谍部门,再着手培训专业的情报人员。目标不仅仅是辽国,以后还得包含西夏、吐蕃、大理、回鹘、鞑靼,甚至高丽、日本、麻逸等等。

眼下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对大名府城和邯郸县城进行初步梳理,把有可能存在的辽国间谍尽可能多的找出来,然后挨个制造偶然事件进行灭口。

既不给辽国提供责难的口实,也没必要让北宋朝廷知道,他们的小心肝太脆弱,受不起这种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