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页

这有点像后世改革开放之初,很多货物是由军列运输的景象。不过宋朝军队底线稍微高点,他们也正常交税。

还有一种就是边军的专利了,他们的货物多是禁榷品,且交易对象全都是外国人。说白了吧,就是边防军利用职务之便走私紧俏物资,最常见的就是茶叶和酒。

“廖春死的冤啊……刘松,派人传信给通川堡,把廖春的尸体放下来好生安葬了吧,再替我弄块石碑与他。”

听到这里洪涛恍然大悟,明白了廖春为何会明目张胆的与蕃人交换兵甲,这不是他一个人吃里扒外,而是惯例使然。

虽然他做的有点过了,居然与蕃人通风报信抢劫过路客商与运输队获利,但究其原因,并不是他有多坏,而是制度缺失。

“大人为何如此,岂不让旁人笑话。”苗魁并不觉得廖春死的冤枉,仅仅是给蕃人通风报信抢劫这一条罪就死有余辜了,允许做买卖可没说允许抢劫啊。

第236章 人无好坏,制度有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在以前有个国家会把罪人集中流放到一个岛上去自生自灭,可是运送罪犯的船只到地方之后,当地官员总会发现罪犯死亡率奇高。为什么呢?有人经过研究发现了原因。由于朝廷是按照人头给船家付费的,所以这些船家就玩了命的往船舱里塞人,水和粮食则越少越好,根本不顾罪犯的死活。于是朝廷把付费方式改了改,变成到地方按照下船的活人给钱,你们猜是何结果?”

对于苗魁的疑问,洪涛没有直接回答,又开始讲故事了。此时众人还没找到合适的办公场所,只能和经略安抚使大人挤在府衙大堂里一起办公,听到大人在讲故事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抬起头。

“商人逐利,既是按活人收钱,他们必不能让人死在路上。”洪涛的这个问题对于宋人而言太简单了,不敢说所有宋人都有商人天赋,但每个宋人都对商业不陌生是肯定的,就连老实巴交的彭大都能毫不思索的给出正确答案。

“没错,从这之后,运往小岛上的罪犯死亡者百中不足一。别问我这是什么朝代,大人我之所以讲这个故事也不是让诸位去考较史料的,更不是让大家来讨论罪犯该不该死。我只是想问诸位一个问题,船家为什么忽而视人命为草芥、忽而又变成了观世音菩萨呢?”洪涛讲的这个故事根本不是发生在中国,更别提啥朝代了,那是英国往澳大利亚流放囚犯的真实案例。

“……”众人顿时陷入了冥思苦想中,说是商人逐利吧,也对,但之前的草菅人命也是逐利。都是逐利,怎么会有一恶一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想不通。

“有位哲人说过,坏的制度会让好人作恶,好的制度则会让坏人从良。廖春之所以作恶,恐怕不仅是他的个人责任。本官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并致力于把湟州变成一个能让坏人从良的地方,还望诸位与我一同努力。”

廖春的事儿对洪涛触动很大,他倒不是懊悔自己杀错了人,而是要借机向这些人灌输一个思想。

古人对皇帝存着天生的敬畏,且认为就应该无条件的听命于皇帝。这种观念很难改变,也无法一蹴而就让他们幡然悔悟,得用滴水穿石般的功夫去磨,同时再辅以利益方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