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一家二丁皆为国捐躯,此非忠良焉?然忠良之后却零落至此,岂不让人心寒?陛下,此后可还有人愿意为国效命否?”
“混账!”
朱棣把奏折扔出去,起身在上面转圈。
联想起方醒上次的奏折,其目的昭然若揭:改变勾选制!
朱棣有些恼火,不,应该说是羞怒!
此事要是传出去,那些百姓就会视勾军为畏途,到时候到哪找兵源去?
“令瞻基把这事处理了。”
朱棣深知变革不易,在北方草原上依然存在大敌的情况下,关于军制的改革必须要谨慎,否则一旦出现反复,大明就危险了。
“竖子无知!”
……
“陛下说了,竖子无知!”
黄俨得意的走了,杜谦殷勤的把他送出去,留下了方醒和朱瞻基。
朱瞻基尴尬的道:“德华兄,这岳保国就安置在书院里吧?”
既然是忠良之后,理当得到优待。
方醒点头答应,然后无奈的道:“军制改革必然要谨慎,这个道理我懂,可谨慎是一回事,没动静又是一回事,大家都拖着,等拖几十年,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积重难返!”
朱瞻基看到杜谦回来了,就干咳一声打断了方醒的话,说道:“我这就派人去接他的祖父过来,德华兄,这孩子你就带回去吧。”
于是方醒在回程时就多了一条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