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页

苏阳引用史记里面的话,说道:“太史公说您立志皎然,不欺其志,应该名垂千古!”

说话时间,苏阳已经带着贾召,荆轲一并走入到了正堂里面,左右已经端上茶水,苏阳请荆轲落座。

荆轲落座之后,端起茶水,看着苏阳,沉吟说道:“其实许多事情,史家记录多有错误。”

“哦?”

苏阳满是惊异,看着荆轲,说道:“愿闻其详。”

“司马迁这个人通过史书,将自己塑造成为了一个圣贤的传人,模范的孝子。”

荆轲说道:“在写作的时候,他也刻意的想要让书中的事情,成为今后的典范,成书之后,他自然是得到了名望,而他的史书也理所当然的被人推崇,但是他书中的内容,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失真处,也有许多缺漏处。”

苏阳自然知道史记创作,这本书并非是司马迁一个人的功劳,同时在后世考古过程中,也发现了史记是司马迁高度的个人化创作,同考古出来的东西相差甚远,司马迁在一定程度上,收拢了当时的故事传说,历史文献,并且后世还有许多人增补,但是这都无损史记的伟大。

“不知有哪些失真处?有哪些缺漏处?”

苏阳问道。

“史书记载,某与高渐离两个人在闹市喝酒,高歌,痛哭,这为何痛哭,可曾记载?”

荆轲问道。

苏阳摇摇头,这简直是抬杠了。

“这就是史书的缺漏处,同样,秦始皇的记载,便有许多失真处。”

荆轲看向苏阳,说道:“在史记里面,被司马迁反复鞭挞,讽刺的秦始皇,其实并非是真正的秦始皇,在史书中真正讽刺的是汉武帝。”

妄自尊大,迷信长生,这些话其实都是说汉武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