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人这个时候似乎也知道自己成了大唐练兵的靶子,可现在他们已经骑虎难下,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如果不想被灭国,那就只能顶上去,就算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士兵死于唐军士兵的枪炮之下,也没有退的可能。
而在以前天竺与大食的边境上,一座并不怎么起眼的发电厂正在拔地而起,无数来自大唐科学院的匠人与学者聚集到了这里,在近五万唐军将士的护卫下,进行着一个新的试验。
无线电传输,说来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其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就好像蒸汽机对工业革命一样的重要。
通过线圈与天线,一道又一道电波被传向天空,但它们却是以射线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那么只需要搞出无线电来,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传递信息的需要。
可遗憾的是地球是圆的,在大食发出的无线电根本无法被长安的电台接收到,所以无线电波的波长变成了主要的研究方向。
只要是有过一些经验的朋友都会知道,无线电波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微波,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穿透力就越强,也就是越不能被反射。
也就是说,科学院的那些研究人员必须研究出一个波型与频率可以被空中电离层折射的波段,用这个波段来传递信息回大唐。
这些都是李承乾对科学院的那些研究人员提出的设想,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研究才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要知道,大唐虽然已经在李承乾的干预下有了电,但大唐的“电”在标准上与后世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李承乾并不清楚后世电子、电荷之类的具体概念,也不知道如何制定出一个后世的标准电压和电流,所以他只能重新制定出一个新的标准。
虽然这个标准同样可以套用后世的各种公式,但其标准单位却与后世截然不同,就好像唐、宋时期一斤的重量与现代一斤重量不同一样,可以互相换算,但却绝不相同。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后世的短波波长也就不适用于大唐,如果用后世的短波波长数据套用的话,电波能不能被接收到不一定,但设备被烧毁却是百分之百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大量的研究员被派到了大食,他们根据从大唐离开时的约定,每隔三天换一个波长来发送一组数据,然后第二天进行接收,如果没有接收到任何的讯息,那么第三天就需要继续调整,然后第四天继续第一天的工作,如此反复。
薛仁贵在开始的一段时间还比较热心于这个事情,时不时就会跑到试验场来看一看,可等了两个月还没有结果,老薛也慢慢失去了耐心。
搞科研与行军打仗并不一样,研究出来的东西往往都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打老了仗的将军们怎么可能有这份耐心。
看着那些研究员要么跑来跑去,要么低头写写算算,草纸算了一大堆,可实际上却没有拿出任何东西来,老薛没杀人就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