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老于没问题了,李承乾又陪着他聊了一会儿泉州的情况,重点是问了一下老于在泉州这里有没有什么困难,是不是还需要人手之类的,直到老于的老婆带着两个儿子过来:“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老于的两个儿子与李承乾也是早就相识,长安城里没少在一起瞎混,不过现在老头子就在边上,两个小子胆子就是再大,也不敢当着老于的面叫出那一声:高明贤弟。
不过两个小子挤眉弄眼的样子,还是引起了老于的注意,一人一个脑瓢之后,才让他们两个老实了一些。
“太子殿下,犬子顽劣,今后还要殿下多多费心,帮忙照看一二。”不管到了啥时候,当娘的都是一个样子,眼瞅着儿子就要离开身边,总是觉得有些不放心,尽管于夫人知道自家这两个小子和李承乾实际上很熟。
李承乾毫不理会一副苦瓜脸的于家兄弟,先是对于夫人施了一个弟子之礼,然后才说道:“师娘放心,高明省得。”
“行了行了,这两个逆子交给太子殿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时候不早了,还是让殿下赶紧登船吧。”老于也是受不得这种家人分离的感觉,硬着头皮咬牙把老婆劝到一边。
“于师,师娘,高明就此告辞,他日长安城中,为您二位摆酒赔罪!”李承乾对着于志宁和他夫人抱了抱拳,便带着于家两兄弟转身向船上走去。
该说的已经都说完了,再磨叽下去也没啥意思,反道是让老于夫妻心里更难受,还不如早点走,让这对老夫妻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李承乾走的如此急主要并不是因为老于夫妻,他只是看着老于夫妻想起了自己在后世的父母双亲。
随着他两世灵魂的融合,后世双亲的面容也越来越清晰,一些以前被忘记的事情也会时不时的想起,这让李承乾愈发的想“家”了。
第679章 一首小令
十余天之后,“海狼”舰队进入长江,在杨州朔汴河(也就是现在的通济渠)而上,直奔陪都洛阳,又行船二十余日,舰队到达洛阳,再次转道长安。
眼见得长安近在眼前,船上的人心中都活泛起来,就连“海狼”的人也不例外。
他们之中大部分是关中人氏,去了南海之后便再一直没有回来过,算算和发配涯州的那些官员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人家发配至少是拉家带口的过去,他们这些大头兵到了南海却是孤身一人,每日里看的也就是队里那几张面孔,这样的生活如果不是有强大的纪律约束着,怕是早就有一堆的逃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