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页

“这些,便是因为洋人的国力发展所致。这,正是本王想要做的。引进西洋诸学,开办教育,增强民智,发展工业,提升国力。为此,本王决意,效仿西洋诸国,实行独特的君主制。朕会组织人等,编写一部宏大的《中华帝国法典》,由朕批准之后进行颁布。此法典确定帝国所有百姓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所有百姓的行为准则。并且,在这法典之中,朕要规定,帝国的国体政体,规定国都、国旗、国歌、国徽等等,这些代表一国的事务,朕都要以法典形式确定下来。”

冯云山其实是以自己开头,结束传统的旧式封建王朝国体,而选择采用过渡性质的“二元君主制”。

国家虽然也制定了宪法,也就是帝国法典,也会设立了议会,但他作为君主,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

而这部《中华帝国法典》,也是自己钦定的,但日后又不能随意的胡乱更改,必须作为既定的准则。

日后,帝国也会成立议会,但议会只是皇帝的幕僚机构,并无实际的立法权,自己这个帝国皇帝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

并且,冯云山准备成立内阁,将自己从繁重的政务之中解脱出来,所有内阁成员自然是权利的核心,但都依赖于自己的任命来决定。

之所以选择这种政体,冯云山也是考虑到如今的国人民智未开,的确不适合民主,而且,自己和讨虏军将士费力打下的江山,傻愣才会搞什么共和民主,那样只会让这个泱泱大国四分五裂,闹得不可开交。但冯云山又知道历史发展进程,若是自己仍旧选择旧时封建王朝的形式,只怕要不了几十年,还是会被世界的风潮给吞噬,因此,他选择综合二者之间的二元君主制。

日后的德意志帝国和日本,便依照这种体制,见国力迅速提高,并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而冯云山的想法便是,提前催生出中华民族这个产物,自然,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华族。

冯云山登基后的第二天上午,冯云山睡眼蒙蒙地被刘胜邦唤醒,睁眼一看,已经是巳时时分,知道刘胜邦唤醒自己,肯定是有要紧之事。

昨晚,冯云山第一次睡在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后殿,虽然安德海等太监已经将龙榻上的垫子被褥都全换了新的,但冯云山总觉得还是有些别扭,尤其是龙榻其实也就是不知名的金贵材质的木板床,睡得他腰酸背疼,他开始想念广州圣王府中自己特意让工匠加工的不软不硬的席梦思了。

“万岁,有喜事!”刘胜邦禀报。冯云山的随身书吏王闿运没在,刘胜邦便成了传话之人。

“房山知县高骧云和良乡知县谢伟勋两人派人送来奏折,率领房山和良乡两县的乡绅和衙役等,归降新朝,说是已经俘获了逃窜到两县的满旗逃兵三百余人。准备押解进京,向万岁您献俘。”刘胜邦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报,递给冯云山。

冯云山一愣,想不到,自己刚刚登基的第二天,便有满清官员前来归附了,的确算是个大喜事。不过,为防止刺杀或是其他变故,什么进京献俘就不必要了,就原地看押,等待讨虏军将士前去接收俘虏。

如今北京城已经攻克,数万讨虏军将士全部耗在京城内也不合适。冯云山可是清楚满清的兵力,此次几乎被一锅端了,想要再重整旗鼓,收复北京城,几乎没了可能。

“命陆顺德率领甲十师的二个陆战团前去两县接收驻防吧。”冯云山下令道。

他想得不仅仅是这两个地方,还有整个顺天府,甚至,整个直隶地区。这个时候,他才感觉,自己手头上的兵力太少了。在交通极不发达的这个时代,精兵政策要实行的难度很大,必要数量的兵力,还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