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家最终的决定是:荀攸留在洛阳观望时局。荀彧申请外调,保存家族的实力。
很多世家大族都有类似的安排,短短几天之间,洛阳各个政府部门的办公人员跑了将近一半。
朝政顿时陷入瘫痪状态。
于是,史上最恶搞的公务员招聘方式出现:很多赋闲在家的名士,在拒绝了董卓的征召之后,被董卓的士兵用刀架着脖子出来当官。其中的代表人物荀爽。
第18章
郭禧番外 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廷尉诏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烂发霉的味道。牢狱深处不时传来一连串撕心裂肺的痛苦嚎叫之声,混杂了气若游丝的哀吟,让郭禧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邻近的牢房中关了十几个太学生,到底是年轻人,精力旺盛,无论是骂人还是喊冤都中气十足。对比之下,端坐在席子上,默不作声的郭禧就显得很是另类。
郭禧年轻的时候当过廷尉,对诏狱这地方门清,只不过从前在牢房外,如今在牢房内。
他是颍川阳翟人,喜欢读兵书,梦想成为像管仲那样的一代名臣。尊王攘夷,一匡天下。奈何郭氏一族净出一些精通律法的名士。
他曾叔公郭弘断案三十年,执法公正无私,挑不出一丁点毛病。被郭弘审判的犯人,哪怕心里骂娘也只能忍着,不敢不服,也不能不服。
他祖父郭躬在乡间开设私学,专门讲授小杜律,收了几百个学生,是法学界的权威。后来郭躬官至廷尉,还奏请天子修改法律,把许多重刑改成轻刑,至今传为佳话。
他爹郭晊精通律法,擅长处理疑难案件,有口皆碑。他二哥郭祯七岁就能把小杜律倒背如流,官至廷尉。他族兄郭贺官至廷尉……
以至于世人误以为阳翟郭家的子弟都精通律法。于是,当郭禧怀着满腔热情接受朝廷的征召,准备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毫无意外,皇帝丢出一顶廷尉的官帽,正中郭禧的脑门。可怜他一个大好青年,硬生生在廷尉府蹉跎了大半辈子。
郭禧原以为:时不时假装严肃正经地审审犯人,没什么事就去听听小曲儿,然后像祖父郭躬一样老死在廷尉府,这辈子就过去了……
直到三年前,李膺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