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官府干活还能拿到工钱,对于秦人来说是一件稀罕的事情,因为在以前的秦人统治之下,有一个词叫做劳役,另一个词叫做征发。
虽然也供饭,但比猪吃的也好不了多少,现在自挣自吃,愿意吃好一点的可以在商人哪里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愿意节俭一点的,也可以只管吃饱。
明人的钞票,其实在这之前,便已经在秦国的绝大部分开始流通,接受这种纸钞,对秦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对于秦风来说,最高兴的便莫过于秦地已经逐渐开始稳定了下来。至少在郡城,县城这些一地中心的周边,各项工作已经井然有序,这也代表着明朝的统治在这些地方开始生根发芽了。土匪仍然很多,叛乱仍然在发生,但这些让人不快的事情,正在一步步的远离一地发展的中心而被迫向着边远地方或者深山老林偏僻所在收缩。这虽然让剿匪变得更困难了起来,但对于大局来说,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天武,明威这样的镖局,拿了政府的钱,自然便要干好他们该干的事情。而朝廷,则可以腾出手来大力发展本地经济。秦风相信,也许到了明年,秦地便完全可以稳定下来了。而秦地越是安稳,雍都便越不可守。
第1177章 新的矿区
新桐,是这一次秦风出京的第二站。
作为秦国最为重要的一个铁矿产区,大明朝廷对于这里也是异常看重。太平郡的大冶城,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明的钢铁之都,但对于疆域日广的大明来说,单单一个大冶城的产能,已经远远跟不上大明的钢铁所需了。
不论是武器盔甲所需要的精铁熟铁,抑或是民用的农具等等,大冶城的产能已是无法满足全国的需要。这直接导致了大明国内钢铁价格的急剧上扬。
新桐,便是大明规划的第二个钢铁基地。
秦国治下的新桐,矿山被地方豪族所把持,不论是开采还是生产,都是一个极端无序的状态,粗造的生产工艺,低下的产能,严重阻碍了秦国钢铁产量,用大明工部尚书巧手的话来说,这就是典型的抱着金饭碗讨饭吃。
拿下新桐之后,工部的官员,是最早进驻新桐的大明官员。国内对钢铁的需求量之大,已经快要把巧手逼疯。
重新勘测,规划,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工部便拿出了改造新桐矿区的计划,力争新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作用,以缓和大明对于钢铁的无比渴求。
新桐郡守黄成,今年刚刚过完了三十岁生日,他原本是太平郡大冶城的副守,在大明这一波升官的浪潮当中,他是属于那种年轻力壮又术业有专攻的年轻官员,一下子便连升三级,便提拔为了独挡一面的封疆大吏,到新桐来担任了第一任郡守。政事堂看中的正是他在大冶城当副守的这数年的经历。
年仅三十便成为一方封疆,在楚齐或者以前的秦国,都是基本不可能的,这个年纪,基本上都还在熬资历,能当上一任县令,便算是年轻有为,要是在部衙,最多也就能混个员外郎中什么的。但在大明,这些条条框框显然就不实用了。
大明的皇帝就异常年轻,更重要的是,经过吏治改革,大明空缺了大量的官帽子,陈腐守旧而不堪改造的老旧官吏们,被年轻的皇帝挥起大扫帚直接给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勇于接收新生事物的年轻人,便借着这一股东西,纷纷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