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赵润最终拒绝了蓝田君嬴谪的提议。
见劝说失败,蓝田君嬴谪只好带着失望返回秦国。
时至魏昭武十一年春季,魏秦两国的战事已越演越烈。
在河套那边,秦将渭阳君嬴华正面迎上魏将廉驳,双方在广阔的河套地区展开恶战。
虽然魏将廉驳自身屡战屡胜,但朔方守赵成岳与九原守冯颋、云中守公仲朋等几名魏将,却在与秦军的战争中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以至于战况一度僵持下来。
得知河套战事不利,桓王赵宣遣太原守乐成、阳邑侯韩徐二人率军支援廉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乐成是作为援军而来,但廉驳对这位曾经的副将,却没有什么好脸色,只是碍于彼此当前都在魏国为将,才勉强压下对乐成的敌意。
不得不说,虽然廉驳与乐成有隙,但不可否认的是,二人皆是出色的将领,哪怕不需要言语沟通,也能明白对方的战略意图,就像东线那边的乐弈与田耽,这使得秦军在河套地区的优势被大大削弱。
而此时在河西郡,秦将公孙起同时面对河西守司马安、河东守魏忌、桓王赵宣三方的魏军,短时间内亦难以破局。
至于三川郡这边,阳泉君赢镹则对上了魏国的安平侯赵郯。
此前,赵郯麾下的兵力并不多,但是自从前几年“雒阳内乱”那场闹剧过后,魏王赵润便明升暗降削了庞焕几人的军权,此后不顾朝廷士族的反对,将这支“镇反军”派往三川郡的西部,交予安平侯赵郯统率。
毕竟,安平侯赵郯亦是颇为擅长领兵的赵氏族人。
就这样,魏秦两国的战场暂时处于僵持,甚至于总得来说,反而是倾尽国力进攻魏国的秦国更占上风。
不过魏王赵润对此并不着急,毕竟此时他已收到了“越王少康投降”的消息,并且已经从“东线”向“西线”调兵,只要等东线的魏军赶到西线,相信定能力压秦国的军队。
魏昭武十一年七月,“东线”的魏将沈彧,遵从天策府的命令,带兵赶赴西郢郡,支援魏将伍忌应战秦国的长信侯王戬。
此时,西郢君熊焘已早已到雒阳觐见了魏王赵润,表达了投降魏国之意,魏王赵润在宽慰罢熊焘后,便叫熊焘立刻赶回西郢郡,协助伍忌击败秦军,夺取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