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说牧民,乃是早些年陆陆续续臣服于魏国的草原部落族人,起初只有鲜卑,但后来陆陆续续地,亦有乌桓、月氏等许多弱小的草原民族投靠魏国。
遵从魏王赵润的决定,魏国庇护这些愿意臣服的草原民族,而相对地,这些草原民族则为魏国所用,非但平日里需要为魏国放牧牛羊战马,在必要情况下,魏军亦有权无条件征辟这些草原民族的战士——这是河套地区诸草原部落与魏国签署的约定。
三月中旬,魏将廉驳收复原中要塞,下令征辟附近一带的部落,准备追击秦将公孙起,而与此同时,雁门守李睦派出的探子已打探到桓王赵宣已率领北一军从晋阳撤兵,遂立刻率领三千雁门步骑,径直来到太原郡北部的河阳邑,试图联合阳邑侯韩徐,夺回晋阳。
然而,他恐怕不会想到,阳邑侯韩徐,此时已然被早已投靠魏国的乐成,请到了晋阳做客……
第0279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一)
魏昭武三年的正月,当桓王赵宣基本控制了晋阳后,他想起了太原郡境内除了太原守乐成以外的另外一位擅战将领,阳邑侯韩徐,遂亲笔写了一封招揽的书信,派人送往河阳邑,交予阳邑侯韩徐。
晋阳距离河阳邑并不远,充其量也就是百里左右的距离而已,但因为大雪封路,送信的魏卒花了七八日光景,这才勉勉强强在二月上旬将书信送到阳邑侯韩徐手中。
当时,阳邑侯韩徐正在河阳邑收拢败兵,这倒不是为了击退进犯太原郡的魏卒,事实上,这段时间他也感觉很迷茫。
本来嘛,魏将姜鄙攻陷了他的封邑“阳邑”,而桓王赵宣又在猛攻晋阳,虽说太原韩军的劣势极大,但至少目的是明确的,即想办法扭转劣势,驱逐进犯的魏军。
可没想到的是,他韩国的王都蓟城,居然在被魏将赵疆、韶虎、庞焕等人攻陷后,拥立了新的君主韩异,且这位新君骇然又颁布了诏令,结束了与魏国的战争。
本来这场仗就已经是异常艰难,现如今,连王都跟新君都向魏国臣服了,那还打什么?
于是乎,太原守乐成立刻向魏国的桓王赵宣投降,而阳邑侯韩徐呢,则带着残兵撤到了河阳邑,基本上可以说放弃抵抗了。
或许,若非阳邑侯韩徐乃是韩氏王族分家子弟,说不定他也向魏国投降了,他之所以没这么做,可能只是抹不开身为王族子弟的面子而已。
可没想到,桓王赵宣却向他递出了善意,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通篇意思大概就是,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似你这般的贤才,倘若能投效我国,定能有更大的作为云云。
在仔细看罢这篇招揽的书信后,阳邑侯韩徐心中颇为纠结。
虽然有些不甘与惋惜,但是他确实也觉得,他韩国已经彻底完蛋了:贤君韩然病故、釐侯韩武自刎,国内再没有人能承担起“抗拒魏国”的重任,这不,就连王都蓟城也臣服了,拥立了魏国扶持的傀儡君主韩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