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3页

原因很简单,因为纵使诸国联军有一百五十万之众,分成四支军队围住大梁,每一支也就只有三四十万左右,而据细作送来的消息,魏王赵润此番征募的兵力亦有三十万左右,因此,一旦魏王赵润骤然袭击一个方向的诸国联军,那个方向的诸国联军未必挡得住。

除非诸国联军能成功地伏击魏王赵润的军队,这才是真正的围城打援的精髓。

但问题是,魏王赵润十四岁出征,十几二十年来横扫中原未尝一败,他会不懂得“围城打援”的计策?会傻傻地被诸国联军埋伏?

因此,楚水君最终决定见机行事:倘若赵润的军队,其军中士卒体力不支、且急着入城,他便立刻倾尽兵力全军进攻,趁机将赵润击溃;倘若魏军仍有充足的体力,那么就先观望看看。

出于这个考虑,楚水君聚集大军来到了大梁城,试图对赵润施加压力。

可没想到的是,魏王赵润的反应比他估测的还要激烈,居然主动迎了上来,仿佛就要在今日与他诸国联军决战。

这让楚水君十分不解:那赵润到底有什么仗持?

整整一炷香时间,三十万魏军与数十万诸国联军,谁也没有轻举妄动。

“你们说,赵润主动应战,莫非有什么深意?”

在诸国联军的本阵处,楚水君询问着在旁的田耽、项末、项娈、季武、桓虎等各国将领。

“这应该是威慑。”

齐将田耽满脸凝重地说道:“想必他是猜到我军会在他率军入城时趁机进攻,是故,不肯露出破绽而被我军得逞……”

“难道他就丝毫不担心落败?”楚水君皱眉问道:“莫非他有什么击败我军的仗持?”

“恐怕并非如此。”田耽摇摇头说道:“以田某对赵润的了解,他只有在势弱时,才会变得愈发的激进,相反,倘若是他手中有什么仗持,他反而会选择示弱……此刻,看他与我军争锋相对,就能猜到,他对这场仗也并无多大把握,只是他深知此刻不可示弱,是故主动应战,迫使我军知难而退,另寻时机……”

楚水君闻言恍然,点点头说道:“田将军的意思是,赵润只是故弄玄虚而已?”

“这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