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兴安十年七月,鉴于楚国公开发表言论指责魏国针对齐国的不义战争,魏楚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而同时,齐国则立刻响应楚国对魏国的声讨,指责魏国行事霸道、不足以为中原领袖云云,并隐晦地表示,愿尊楚国为霸主,抵抗不仁义的魏国。
面对着楚、齐两国的声讨,魏国的文人亦纷纷展开反击,反过来声讨楚国,指责楚国不应当与齐国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国家站在一起。
总而言之,从七月到八月,魏国、楚国、齐国三方展开隔空骂战,彼此都希望在道义上占据至高点,让天下人颇为迷惑,分不清到底孰是孰非。
事实上,孰是孰非并不重要,无论是魏国也好、楚国也罢,都不会幼稚地认为单单依靠舆论就能打败对方,说到底,他们各自引导的舆论,只不过是为了给这场“魏楚之战”预热,让更多的魏人、让更多的楚人站出来支持自己的国家而已。
这不,待等到入秋前后,楚国见时机成熟,便立刻对魏国下达最后通牒:停止攻打齐国的这场不义之战!
对于楚国所谓的最后通牒,魏国当然不予理会。
鉴于魏国的“执迷不悟”,楚国终于在该年的十一月,宣布对魏国宣战,并且组建“楚齐联盟”,共同抵制魏国。
十二月,韩国响应楚齐两国的号召,正式对外宣称加入联盟,组成“楚韩齐三国联盟”,迫使魏国妥协,自罢中原霸主的位置。
对于楚、韩、齐三个国家的逼迫,魏王赵润做出了最有力的回应:
魏兴安十一年正月,魏王赵润于雒阳王宫垂拱殿下诏,改年号为“昭武元年”,且于同日,宣布对韩、齐、楚三国宣战。
中原,再次掀起战争。
第0211章 魏楚交锋首战:商水战役!
魏昭武元年二月,魏楚交兵,楚国王都寿郢命三天柱之一平舆君熊琥为“楚西讨魏诸军主帅”,负责率领楚西各路军队,一同进攻魏国。
从楚西方向进攻魏国,进攻对象无疑就是魏国的“商水邑”,这是魏国抵御楚国的第一道防线。
这道商水防线,囊括众多,它西始“伊阙”,即当年羱族羚部落的居住地,后来归属魏国之后,魏人为了有效地驱逐在伊山、阳翟一带的羯族溃兵,遂在伊山建立了关隘——其中的“伊山——阳翟”的山道,后来成为商贾从魏国腹地往返三川郡的重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