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韩国发展的势头,赵弘润认为有必要再给韩国制造点麻烦。
毕竟他针对韩王然而设的那一招“妙策”,恐怕大概需要好几年才能逐渐看出成效,但在此之前呢?
并没有考虑多久,赵弘润便想到了两招计策。
第一招,就是针对韩国盲目效仿他魏国的改革策略,给予针对:正所谓因地制宜,适合魏国国情的改革策略,未必就适合韩国,他完全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再推行一条专门用来坑韩国的改革策略,故意让韩国效仿,给后者制造点麻烦。
至于第二招嘛,则是类似当年赵弘润用“重骑兵”来坑韩国,让韩国错误地将大量的财富用在歧路上。
不过,考虑到韩国已经被魏国坑了一回,这次想要韩王然上当,恐怕不是那么容易,需要从长计议。
“来人,将韩晁、赵卓两位韩使请来!”
在有了主意后,赵弘润吩咐左右道。
此人他并没有注意到,有一位旗鼓相当的劲敌,其实并非是一件坏事。
第0163章 各国邦交(一)
两个月后,韩使赵卓返回了韩国王都蓟城,向韩王然复命。
“按照大王的吩咐,韩晁留在了大梁,设法为我国打探消息。不过魏国对其有所防范,臣以为短时间内,怕是没有什么成效。”
韩王然闻言点了点头,他也知道,韩晁以“驻魏韩使”的身份留在魏国的王都大梁,那么势必会遭到魏国的监视,但与寻常细作不同的是,在这个年代,他国的使者多多少少是有一些特权的,就拿韩晁来说,只要他不激怒魏王赵润,哪怕魏国官员查到韩晁在借使者的身份干一些细作、密探的勾当,刺探他们魏国的情报,看在使者的面子上,基本上也不会为难韩晁,哪怕韩晁做得实在太过火,魏国朝廷基本上也只是给予口头上的严厉警告。
这跟当年被赵润下令处死的齐使田鹄不同,那齐使田鹄纯粹就是自己找死,怨不得别人。
“那倒无妨,据寡人推断,日后三五年来,魏国应该不会轻易有什么行动……”
据韩国的细作送回的消息,韩王然得知魏国目前正不遗余力地展开国内建设,种种迹象表明至少三五年内不会对外用兵,这让他既感觉松心,又难免有些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