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宥看了一眼高和,在暗自摇头后,走上前几步,面对着满殿的朝臣。
在沉默了大概数息后,他表情有些古怪地说道:“真乃我朝不幸,仅隔两日,陛下再次不幸抱恙……”
这看似沉痛,实则调侃、嘲讽意味居多的话,让殿内有些大臣忍不住轻笑出声,但随即这些人便意识到场合不对,立刻就收敛了笑容。
而此时,礼部尚书杜宥的话也迎来了一个转折:“……然而,这也是考验我等臣子的时候,目前我大魏正值兴旺之时,希望列位恪尽职守,尽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使国家变得更加强盛。”
“谨遵杜大人教诲!”
诸朝臣拱手说道。
此后,杜宥环视众臣,说道:“诸位大人有何事要议?”
听闻此言,户部尚书杨宜站了出来,拱手说道:“杜尚书,户部有三事要奏。”
“请讲。”杜宥说道。
见此,杨宜便从怀中取出三份奏表,口中正色说道:“第一桩事,新都雒阳的建造工程,已于十日前正式动工,这是我户部左侍郎崔璨大人所呈的奏表……”
礼部尚书杜宥走到杨宜面前,伸手接过后者递来的奏章看了几眼,微微点了点头。
“第二桩。”将第二份奏表递给杜宥,户部尚书杨宜又说道:“这份是来自‘成皋关’的奏表,据‘成皋令’所称,在近半个月内,已有数千名来自荥阳、宅阳、郑城、卷县等地的百姓迁往川雒,‘东民西迁’之事,效果斐然,下官以为,我朝廷当尽快在雒城设置‘令尹’,方便引导迁移之民在三川郡落户,另外,需谨慎迁民与当地川民发生口角之争……”
礼部尚书杜宥接过奏表,摊开扫了两眼,微微点了点头。
“第三桩。”
此时,户部尚书杨宜将第三份奏表递给杜宥,紧接着说道:“为方便运载建筑物资,我户部恳请朝廷允许增造船只,现有的船只数量,不能满足新都雒阳建造事宜是全国铺设路网的建设……”
礼部尚书杜宥接过奏表瞅了一眼,随即有点不可思议地看向杨宜:“新增两百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