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骆瑸早就对赵弘礼说过类似的猜测,猜测襄王弘璟多半会主动示好,邀请与他携手共同抗拒雍王弘誉的打压——果然被骆瑸料中。
但是骆瑸又提醒赵弘礼,拒绝此事。
原因很简单,因为襄王弘璟并非是一般的墙头草,这个笑面虎一直以来都在平衡着诸兄弟之间的实力。
当初他赵弘礼强盛时,赵弘璟投靠雍王弘誉;后来雍王弘誉扳倒了他赵弘礼,赵弘璟立马就改投庆王弘信;甚至于,当随后庆王弘信强盛时,谣传赵弘璟暗中又跟雍王弘誉眉来眼去。
这种人怎么值得信任?什么时候被他卖了都不知道。
因此,骆瑸建议赵弘礼,索性直接让襄王弘璟出局——与其留着此人搅和,倒不如直接让其出局,他赵弘礼单独与雍王弘誉斗。
别看雍王弘誉如今声势浩大,但赵弘礼也有他的优势。
首先,赵弘礼的母亲乃是王皇后,只要王皇后还未倒,作为嫡长子的赵弘礼就不可能彻底倒下。反过来说,只要素来不喜争权夺利的王皇后出面帮衬,可能情况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其次,赵弘礼有同父异母的弟弟桓王赵弘宣的支持——虽然赵弘礼从未想过狭恩图报,但抵不住桓王赵弘宣这个弟弟恩怨分明,鼎力支持他争位。
桓王赵弘宣,如今在魏国也是颇有分量的,手中握着十万人编制的“北一军”,又拥有了安邑作为封邑,甚至再过些时日,还要迎娶韩国的公主,纵使威望与地位不如其兄肃王赵润,但也称得上是一股豪助。
有这种种优势条件,赵弘礼未尝不能再与雍王弘誉争个高下,何必留着襄王弘璟这个搅屎棍?
虽说襄王弘璟所控制的户部,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筹码,但说到底,将这个兄弟踢出局,设法控制户部,其实结果也相差不了多少。
于是,赵弘礼笑着打断道:“今日只谈筵席间的事物,不谈其他。”
“……”襄王弘璟的面色微微有些变了。
他可没有“母亲是王皇后”这种强力的底牌,倘若雍王弘誉果真对他秋后算账的话,他根本招架不住。
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被外封到地方的封邑,从此三五年才有机会回一趟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