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页

说得难听点,倘若这场仗打到明天开春,赵弘润麾下的魏军固然是没办法回援魏国本土,使得魏国本土的战况愈发糜烂,而秦国,也会因为错过春播,而耽误一年的收成。

对于一个以战养战的国家而言,耽误一年的收成,这将会是什么怎样的局面?

但遗憾的是,秦王囘与赵弘润皆是性格骄傲且固执的人,谁也不愿意率先低头,以至于秦魏双方的局面变得越来越严峻。

而秦少君也正是明白这一点,因此拉了魏王赵元偲,作为“第三方”,使秦王囘与赵弘润能够顺坡下驴,不至于继续这场彼此都不情不愿的战争。

“魏王陛下已派遣杜宥大人说说我父王,我希望你……约束麾下的兵将。”直视着赵弘润的眼睛,秦少君正色说道。

“……”

赵弘润抬手揉了揉眉骨。

平心而论,他对“魏秦结盟”一事没有多少信心。

要知道此战打到眼下,秦方死了多少人?而他魏方又死了多少人?在这个时候停战媾和?甚至还要结盟?

当然,赵弘润不至于高喊一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后下令继续与秦国开战,因为他根本不想与秦国开战。

理智使他明白,此时与秦国不死不休,对魏国那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暂且不提魏国本土的战事,光是秦国这边的战事,赵弘润就没有多少把握。

秦王囘与韩王然那个傀儡不同,前者在秦国的威望甚高,再加上秦国穷归穷,但秦人的硬气却让魏人都感到忌惮,因此,就连赵弘润也无法把握这场战争的走向——倘若再打下去,可能到最后,秦国与他麾下的魏军,或许真会走向同归于尽的地步。

而这,不符合魏国的利益,因为魏国的战略初衷是逼退秦国,然后将“魏西战场”的军队调往“河内战场”或“宋地战场”,因此,若能与秦国媾和,双方言和甚至结盟,对魏国大大有利。

关键是在于,秦人与魏人间,还存在彼此和睦的基础么?

是的,秦少君的及时介入,避免了秦国与魏军鱼死网破的最终战争,让骑虎难下的秦王囘与赵弘润双方,皆能顺坡下驴,但即便如此,促成“秦魏联盟”,仍然缺少一个契机,缺少一个关键的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