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页

按理来说这题目应该是计算那名妇人或者其子的岁数,可结果居然问的是“其夫身在何处”?这也能算得出来?

“出错了吧?要不就是冯大人你念错了?”雍王弘誉皱着眉头问道。

听闻此言,魏天子与蔺玉阳、虞子启亦怀疑地看向冯玉。

结果,冯玉在看了一眼答案后,表情古怪地说道:“这题……没有错,并且我亦不曾念错。确实,唔,确实可以计算出其夫……身在何处。”

然而,无论他如何坚持自己的说法,但魏天子、雍王弘誉、蔺玉阳、虞子启几个根本不信,直到他们亲眼看到答案,这才释然。

释然之余,他们对某位肃王殿下这回想出来的试题心服口服。

平心而论,在得知答案的情况下再让他们回忆,其实“乙卷”并不难,只是太过于刁钻,往往一个不注意就会掉入陷阱,被某位肃王殿下牵着鼻子走。

“真不知弘润怎么想出来如此刁钻的考题……”

手持乙卷又重新看了一遍,魏天子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相信,今年会有不少考子栽在这份乙卷上。

正如魏天子所猜测的那样,夫子庙内的考场,那些自诩聪颖过人、才学过人的学子们,由于出自心中的骄傲,最开始纷纷选择乙卷答题,却被那刁钻的题目坑得面如土色,最终灰溜溜地改答甲卷。

真正从始至终坚持下来的,到最后也没有多少。

当然,其中也有些聪明人,决定同时答题两份考卷——虽然礼部尚书杜宥说过只需选择一份考卷答题,但他没有说过靠两份试卷会如何,万一“乙卷”可以加分呢?

于是乎,那些真正的饱学之士们,在迅速答完甲卷后,再次捧起乙卷,仔细斟酌答题。

就连何昕贤亦考虑到名次,在答题乙卷途中遭遇阻碍时,先将甲卷给答了。

介子鸱、唐沮,无不如此。

而在这些人被乙卷坑得如痴如醉时,坐久了而感到困乏的赵弘润,亦起身在考场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