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页

于是北疆诸军众口一词,给姜鄙以及北三军保留了颜面,同时也给自己结了一个善缘。

至于临洮君魏忌,魏人则普遍认为,临洮君魏忌在这场战役中并无表现机会,那是因为这位君侯的身体原因——临洮君魏忌曾假称卧病辞了北三军统帅之职,协助赵弘润在三川郡覆灭了二十万秦军。

因此魏人觉得,倘若这位君侯当时身体无恙,韩国的结局肯定是更加凄惨。

这不,就连朝廷与肃王赵润都认可这位君侯的才华,请这位君侯坐镇汾阴。

对于这种论调,赵弘润自然是乐见其成的,毕竟日后魏国的河西战略与河套战略,他就准备托付给临洮君魏忌,以及砀山军大将军司马安——有这两位坐镇魏国的西北边陲,无论是秦国还是羌胡、林胡,都别想占到什么便宜。

不过话说回来,在击败了韩国之后,一直以来在韩国面前非常压抑的魏人,有些像庆王弘信,自信心难免就有些膨胀起来。

这也难怪,毕竟魏国已经打败了楚国、三川、韩国、秦国,除了同盟国的小弟卫国外,魏国周边强邻都已被魏军轮了一遍,在卓著的对外战果下,许多魏人难免开始拍着胸口,洋洋得意地表示“我大魏天下第一”。

甚至于,因此滋生了一些盲目乐观的论调。

比如“今岁破邯郸、明年亡韩国”,比如“远征秦国、夺回陇西”,再比如“讨伐巴人报房陵之恨”,等等等等。

对于国民逐渐膨胀的自信心,赵弘润虽然感觉不太妥,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他可以去教训一个日渐膨胀的赵五,但是国民的膨胀心理,他就没办法了。

总不能直接泼冷水吧?

难道告诉他们,韩国很强、魏国暂时只是虚假的强盛?

最终,朝廷选择视而不见,毕竟在赵弘润等人看来,国民对此的热情应该只是暂时的,待过些日子心中的热情消退之后,自然会因为生活琐事而冷却下来,不至于闲着没事拍着胸口去猜测朝廷几时起兵讨伐巴国覆灭韩国这种不切实际的事情。

不过,国民的自信心膨胀也有有利的一面,就比如说,魏国逐渐适应了对外战争,国内的贵族固然是因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战后利益而支持对外战争,而平民则更多的是为了出人头地,毕竟在沙场上杀敌立功,这是提高地位社会最危险但也是最快的途径。

基于这种情况,魏国冷却多年的军功爵制,仿佛再一次充满了活力,以至于当“河东五令”那边准备创建新军的消息传出来后,无论是贵族子弟亦或是平民,皆大为振奋,自认为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机会来了。

这种渴望对外战争的国民情绪,让赵弘润与朝廷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