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页

不过他并不气恼刘介,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刘介的本事——倘若此人的发言无法激起他赵弘润的兴趣,赵弘润又岂会久留于他?

当然了,对此赵弘润并不感到气恼的真正原因,还是因为刘介的才华。

因为此人向赵弘润提出了种种制约韩国的手段,有些手段类似于赵弘润记忆中的经济战——赵弘润在魏国呆了那么久,还是第一个碰到具备这种远见的贤士。

只可惜,刘介却是襄王弘璟的幕僚,这让赵弘润不由地再次心生感慨:又是一位不属于自己的大才!

但即便明知被刘介摆了一道,可赵弘润依旧毫不后悔,因为在他看来,此次与刘介的交谈,的确让他获益良多,刘介所提出的种种“欲要取之、必先予之”的观念,深合赵弘润的心意。

在刘介的观点中,韩国是一个内部既团结且又矛盾重重的国家:在受到外敌进攻时,国内的政治势力会暂时放下成见而联合对外;然而当局势和平的时候,似釐侯韩武、康公韩虎等人就开始因为夺权之争而相互对立。

因此,刘介建议从内部瓦解韩国,投其所好、以待其骄——这跟“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是用一个意思。

而刘介先前提出的“以铜换畜”的建议,也是建立在这一点上,目的就是为了让韩国的贫富差距越发拉大,让富者家囤千百斤铜,让贫者无下顿之粮,长此以往,韩国国内贫富阶层必然矛盾重重。

如此一来,民心不附,韩人必然无法再像如今这样团结。

不得不说,对于刘介的建议,赵弘润深以为然。

赵弘润也认为,韩国的强大,在于其底蕴深厚。而这个底蕴,来自于韩国国内传承数百年的大贵族家族,虽说魏国此番重创了韩国的军队,甚至打下了韩国的王都邯郸,但韩国国内的大贵族势力并未受到什么影响——魏军杀掉的韩兵,其实只是中层阶级子弟与低层阶级平民,只要上层的大贵族团体仍然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几万、十几万韩兵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

但反过来说,倘若这些上层贵族势力失去了平民阶级的忠诚,那么,这些上层贵族势力必将遭到严重的打击——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能完全脱离平民阶级、单凭本家族成员而兴旺。

不可否认,通过与刘介的一番洽谈,赵弘润更加清楚该用什么方式来对付韩国。

正因为这一点,当赵弘润潘然醒悟他被刘介给摆了一道后,心中也生不起气愤的情绪。

他只能说,刘介深得“投其所好”这个词的精髓,以至于被刘介挑拨了他与雍王弘誉的关系后,仍然对刘介高度赞赏。

在这种情况下,赵弘润也只能希望于雍王弘誉的胸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