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机缘巧合得知了一些六王叔曾经的糗事,比如说,如今阅女无数的六王叔,十几二十年前实际上是一个腼腆的少年,这种强烈的反差,每次想到赵弘润就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宗卫穆青迈步跑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只木盒。
“殿下,安陵来信了。”
一边说着这话,穆青一边打开木盒,将其中一封书信递给赵弘润。
赵弘润双眉一挑,毫不意外地接过了书信。
在安陵,他并没有什么书信往来的朋友,但是却有一位堪称不打不相识的长辈,即他的三叔公赵来峪。
这位长辈,曾经是宗府的宗正,在宗府执掌大权二十余年,因此,赵弘润觉得这位老爷子肯定知道洪德二年大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在前几日的时候,赵弘润便派人给安陵的三叔公赵来峪写了一封信,询问这件事。
“唔?”
赵弘润拆开书信瞅了两眼,眉头便顿时皱了起来。
因为那位三叔公在信中明确指出,洪德二年大梁发生的动荡,他是清楚的,但他不能透露给赵弘润。
并且,赵来峪在信中反复叮嘱赵弘润莫要插手此事,甚至隐晦地提醒,这桩事是他父皇魏天子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提起的逆鳞。
“……”
通篇看完了书信,赵弘润皱着眉头将书信在油灯点燃,丢入火盆中烧毁。
原工部尚书曹稚、兵部尚书李鬻、六王叔、三叔公……
事实上,有不少人知晓洪德二年大梁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人敢提起,更没有人透露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