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页

正所谓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冶造局花了十日工夫铸造了模具,但随着模具正式投入使用,冶造局的铁剑铸造数量,势必会超过兵铸局,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果不其然,再等过了十日后,兵铸局的工匠们,只不过是将两三千柄的成品铁剑数量翻倍,而冶造局,仅仅四百余名铁匠以及大约双倍数量的匠人与学徒,却在这十日里一口气将成品铁剑的数量从零提升到了四千把。

平均算下来,果然是一组(一名工匠、一名匠人、一名学徒)工匠每日锻造一柄铁剑的速度。

当这则消息传到朝中后,果真是吓傻了一大批人。

然而,冶造局的底力远远不止如此,按照赵弘润的估算,倘若兵铸局与冶造局皆按照目前的铸造趋势生产铁剑,那么,等到第三个十日过去后,冶造局便将生产八千柄铁剑,一举追平兵铸局,甚至还要超过。

更不可思议的是,随着时日的推后,冶造局哪怕不增加铁模,铁剑的产量仍可以每十日千柄的优势将兵铸局逐渐甩在后头。

这就是时代的变迁,新工艺势必将取代并淘汰旧工艺,一个小小的兵铸局又如何能阻挡?

第0317章 兵铸局的危机

六月下旬的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

原来,冶造局辖下的军造署下署,尽管在第一个十日的铁剑产量上被兵铸局甩在了后头,但在六月中旬的时候,便已很不可思议地反超兵铸局近两千把铁剑,而待等到六月下旬的时候,冶造局已领先兵铸局超过三千多柄铁剑。

当这个消息传遍朝中时,似兵部、吏部等官员无不目瞪口呆,甚至于,就连原本站在冶造局这边默默支持的工部,亦有些难以置信。

众人无不瞠目结舌,怎么也没想到,数十上百年专门经营军式武器装备的兵铸局,竟然被冶造局给赶超了。

此事惊动了兵部尚书李鬻,这老头亲自到兵部的库房,亲眼目睹冶造局的人将一车车的成品铁剑运至库房,由兵部官员逐一清点记录。

“冶造局所打造的铁剑,成色、质地如何?”

兵部尚书李鬻偷偷询问掌管兵部兵械库房的库部司郎陶濉。

库部司郎陶濉有些犯难地望了一眼不远处那早已瞠目结舌的兵铸局局丞李缙,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对李鬻言道:“质地成色,皆不逊色我兵铸局铸造出来的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