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

而此时,魏天子这才淡淡说道:“阴戎不会借道,若要强行穿过三川郡,势必会与阴戎结怨……在此时与数十万阴戎开战,并不明智。”

“事实上,得穿越的不止是三川郡,还有秦岭……”赵元俨顿了顿,皱眉说道:“秦岭之人,未必还像数百年前我赵氏先祖们向东迁移时那么热情。”

“何必‘未必’?攻打陇西的,不就有秦人一份么?”魏天子淡淡说道。

他俩所说的秦人以及秦岭之人,指的就是居住在秦岭附近一带的氏族,一支论历史古老毫不逊色“姬姓”的“嬴姓”氏族。

根据宗府内所保存的文献记载,当初姬姓赵氏一族向东迁移的过程中,曾得到过“嬴姓”的帮助,甚至于,亦有一小部分姬赵氏族人选择留在了秦岭,与嬴姓一族通婚,作为两族友好的象征。

然而,那已是数百年前的交情了。

一百多年前,随着魏国攻灭了梁国与郑国,国家发展重心朝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的中原靠近,西戎中的一支“阴戎”从河东的西北(非魏国领地)向南迁入三川,与魏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之后,魏国便从此失去了通往西边的通道,无论是陇西的姬魏氏,还是秦岭的赢姓一族,从此几乎就再没有了联系。

对于与阴戎的战争,宗府的文献记载地并不多,因此有很多人猜测,当时魏国正在与韩国争夺上党,无暇顾及身背后,以至于被阴戎钻了空子。

韩国可不同于梁、郑等小国,在魏国逐渐强盛的同时,韩国亦变得愈加强盛,两国据说打了六十余年,终于在赵弘润他爷爷时期,大概五六十年前,爆发了天下震惊的“魏韩上党战役”。

在那场战役中,投入了数千辆战车,十几万大军,企图一鼓作气击败韩国的魏国,却被韩国的骑兵打得满地找牙,十余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非但无力再与韩国争夺上党郡,就连三川郡的阴戎,魏国也是无力再行驱赶,无奈之下在成皋建造了一座关隘,防止阴戎趁虚而入,不得已将三川郡绝大多数的土地拱手让给了阴戎。

如果说“房陵之败”让魏人的历史中铭刻了对巴人的憎恨,那么“上党之败”,就代表着魏人对韩人的敬畏,毕竟上党之战,韩人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击败了魏人,当魏人败地无话可说,不像巴人,是在魏人向东迁移的过程中,非但没有像秦岭的嬴姓一族那样给予帮助,反而趁火打劫。

魏人对韩人的敬畏,就跟楚国敬畏齐国、尤其是齐王僖一样。

哪怕是几十年后,魏国逐渐已恢复元气,但在面对韩国时,难免会某些草木皆兵的意思。

这不,前一阵子韩国只是派了几支骑兵在山阳县溜达了几圈,非但山阳的燕王弘疆与南燕的大将军卫穆立马就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并且当即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大梁,让魏天子心情烦闷。

在这个时候抽兵去支援陇西,说实话魏天子并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