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页

天子送老师这样的小礼物,表达的意思却是多重的,一则是尊师重道,皇帝对曾经担任过老师的阁老还是有格外的尊重,这也是大明历代天子的传统。二来是不忘旧情的意思,无论如何天启皇帝确实是真心敬重和喜爱孙承宗,一看到那伟岸的身躯和标志性的大胡子,皇帝都会高兴的笑起来。这是一个缺乏父爱的天家少年,一定程度上孙承宗甚至取代了光宗皇帝的位子,在少年天子心里有普通臣子不能取代的地位。

第三点,也是政治上的考量。

皇帝现在倾向于继续任用阉党,叫魏忠贤办事,魏忠贤也叫天子满意。可是一个成熟的皇帝不可能没有后备的执政力量,孙承宗就是明显的后备,虽然年事已高,但孙承宗身体壮硕,精神健旺,再过几年也完全可以出来当首辅执政。就算不为首辅,一旦阉党倒台,孙承宗重新经略蓟辽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最后这一点也是朝野间的共识,特别是高第搞砸了辽西战事以后,时人都有议论,特别是高阳人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孙阁部还在辽西,就算战事不利有些小挫,也不会弄到一泄千里的地步,就算宁远顶住了,也是孙阁部当初修筑之功,另外袁蛮子这个主将也是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镇守宁远的诸将,也是孙阁部在辽西一手提拔起来,铸炮修城,当然都是孙阁部的功劳。

第1558章 南方

和高阳城内外的喧嚣热闹相比,这座阁老居住的宅邸还处于一片平静之中。

每天都有照常的访客,孙承宗乡居除了种地之外,地方政务几乎不理,和地方官往来也是商量改善高阳地方水利的事而已,平时则和几位高阳名士研习学问,切磋经义,这个时候,孙承宗才能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毕竟还是一个读书几十年的书生,虽然道德文章不能和刘宗周黄道周等人相比,但也是一个学术水准相当高的儒臣。

“几位世兄弟,老师在否?”

两人抬的小轿刚停,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行动迅速的走下轿子,几个孙府中人迎过来,要打开中门迎接。

这个中年男子先问了一声,语气相当的恭谨小心,又见孙家的人要开中门,赶紧摆手道:“怎么敢当得,学生万万当不起。”

出来迎接的是孙承宗的次子孙鉁和三子孙矜,其长子已经中了进士在外为知县,孙承宗长年在外,子弟除了读书就是种地,诸子之中只有长子进进士,科场排名一般,只能从知县做起。次子孙鉁是举人,其余诸子也全部中了秀才,从家庭教育来说,不是很成功,但也绝不能说是失败。

孙鉁和孙矜等人对眼前的中年人都相当熟悉,自从对方在万历三十八年于自己的父亲手中中了进士之后,就是恩师与弟子的关系。

在大明,父子关系都没有师徒关系更加亲近,特别是在官场上的师徒关系,更是超越了君臣与父子,成为最为牢不可破的政治联盟。

皇帝可能会转移信任,臣下可以指责君王,而父子之间因为要避嫌,很难说父亲对儿子的前途能有多大的帮助。

门生和恩师的关系实在太过亲近,孙承宗主持过一次乡试,出色的人才不多。但在万历三十八年时他主持过一次会试,这一次的人才就多了。

较为出名的两个可称是名闻海内,一个是前任的万历实录编撰副总裁官钱谦益,可称未来阁臣,前途一片光明,可惜因为是东林中坚骨干,在东林党大败亏输的时候,阉党可不会把钱谦益留下来等着入阁,钱谦益早就被撵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