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丹阳兵蓦得太史慈带兵来援,均是士气大振。
太史慈居然不抢领兵之责,只率本部随陆逊之部前行。陆逊身后有几个行家看着,更是打起十二分的小心。
不过行军正确的策略都是明纪律,重消息,再由统领根据形势随机而变。加个太史慈强援后,陆逊不改谨慎的作风,甚至加派游骑前哨的数量,防备对方路上再来偷袭。
一路上风平浪静,不要说狙击,就连山越的影子都难看到。
若不是查看到沿路的马粪蹄痕,知道山越正向东方撤退,众人根本难想前方会有大批的山越出没。
贼兵声势浩大又是狡诈,陆逊暗想凡战者,都是以正合,以奇胜,如今对方虽是神鬼莫测,但我等只要稳妥行军推近,和他们正面交锋,有太史将军奇兵帮手,对战山越不难……
他知道太史慈跟随孙策多年,马上步下都是精熟,太史慈所率的铁骑更是跟随太史慈多年,若论作战能力,绝对远胜寻常骑兵,甚至比起丹阳青巾也不逊色。
丹阳骑兵并非丹阳青巾。
陆逊知道丹阳青巾本是孙坚手下四杆枪的头杆枪程普所训,眼下正被孙权亲自统领,肯定不可能来江乘平叛。
但有媲美丹阳青巾的太史铁骑,己方实力遽增,虽不过千余骑兵,但绝对不怵山越万人。
不过山越突然撤退,倒让陆逊很是奇怪。
他和太史慈、单飞等人商议此事时,徐元、傅婴认为山越撤兵可能是因为知道丹阳来援,要聚兵一处再和他们一决死战。
陆逊暗想若真如此反倒不错。
伏击他们的山越实力彪悍,但陆逊不信作乱的全部山越都是这般犀利,如果真的那样,那山越早就横行江东,怎会被孙家打得缩入山中?
太史慈最是干净利索——他们既然作乱,追到天边也要绞杀匪首,平定山越!
天边还远,但江边已近,甚至海边都是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