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九把一切稍微有点儿用的力量都调动起来了,
譬如原本在南海诸域整顿海路的人手,但凡能派得上些许用场的,也都抽调回来。
一时之间,可以说,中原之内,但凡宫九的势力,除了朝堂之上,憋足了劲儿搞事的那些,几乎都投入对红鞋子的追捕中。
哦,不对,朝堂之上憋足了劲搞大事的那些也不是没在红鞋子的事情上出力,只不过他们出力的方式不同。
其他势力,尤其是拼武力值的那些,那基本上不拘上下等级,都是亲身上阵的。
朝堂之上站着的那些,真亲身上阵就太浪费了。
海捕文书都是干什么用的?
朝堂大佬们真都动起来的时候,那效果也不仅仅只是海捕文书。
到底红鞋子无关紧要,哪怕不是宫九麾下势力,朝堂大佬们又哪个不知道宫九讨的圣旨已经拟定,只差公孙兰归案就要发出了呢?
皇帝甚至还从自己的私库拨出款项,赶着在西湖畔修复公孙大娘故居呢!
虽说群臣也闹不明白皇帝是打哪儿知道的公孙大娘故居竟是在西湖。
翰林院那群人,这阵子可没趁着修书的名头暗戳戳翻书,却也没寻出个出处来。
不过好些耳目聪明的,倒是听说了,皇帝原本准备修的是庙宇,还是那位叫皇帝忽然关注起公孙大娘的不知道谁,推说
“公孙大娘晚年退隐西湖畔,虽说有收留落难女子的义行,却素来深入浅出。
生前低调,死后也不愿封神招摇,好意心领”
之类的,才叫皇帝打消了主意。
知道这事儿的,都猜着是公孙大娘的正经传人不悦公孙兰明里打着自家老祖宗的旗号,背后最干的尽是那般蛇蝎心肠事体,又不知道怎么的,竟讨了那位(目前)最有可能成为下任皇帝(也可能是下任皇帝亲爹)的太平王世子眼缘,一路将事情捅到皇帝跟前……
倒也没谁对皇帝将公孙大娘故居定在西湖畔的事情有什么反对意见。
满朝众臣,竟是连个冒出来提议追查捅事儿的到底是不是正经公孙大娘后人的都没有。
毕竟公孙大娘再怎么绝代佳人,也早死得连白骨都找不着了,又能碍着他们什么事呢?
如今捅事儿这位,又甚有自知之明,
别说生出谋划着要效仿曲阜孔氏故事的胆子,连皇帝赏赐的宅邸田地,
那还没建造完成的公孙大娘故居都事先声明,日后是要用来给落难女子容身暂留了,
田地也只要了那么小小几百亩,也都是给那些落难女子花销的,花销不完的,也尽数给当地养济院……
总而言之,那位疑似公孙大娘后人的不知道谁,竟是分毫未取。
——向晓久当然不可能取。
他又不是公孙大娘的什么人!
顶多就是安史乱起前,去吃瞎眼鸡出品栗子仁的时候,顺便去七秀坊看看歌舞;
乱世平定、秩序重建之后,七秀坊又随着诸派大流,一并给了他点量身定做功法和小玩意儿罢了。
向晓久在这不是自家大唐后续的地方,也非要给公孙大娘正名,不过是着实仰慕七秀坊举派奔赴国难的决绝。
那是真的拼着满门灭绝的心思去的。
一群看起来平日只知道玩些高傲骄矜、欲擒故众的娘儿们,大难之时却有着不逊色于曹将军的血性与悍勇。
向晓久对勇于折骨为薪、为后人趟开黑暗的勇烈之人,无论男女,都素来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