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许清宵似懂非懂的神色,荀儒继续说道。
“所谓以本心应天理,其意思倒也简单。”
“你之前无论是明意,立言,还是著书,其实这些都是带有目的。”
“世人读书,其读书,为功名者,为利益者,为苍生者,皆然带着目的,而想要得到天地受封,成为天地大儒,就必须要以本心应天理。”
荀儒解释,一旁的陈正儒却不禁好奇道。
“荀儒,若按照您说的,那成为天地大儒,岂不是要无欲无求?不能带有任何目的?”
陈正儒好奇了,世人读书,的确是带着各式各样的目的,可按荀儒的意思。
好像就是再说,想成为天地大儒,就必须不能带着任何目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就成了无欲无求之人?这不是圣人吗?
只是,即便是圣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吧。
“不。”
荀儒摇了摇头,看向两人道。
“所谓以本心应天理,此言的意思,并非是说没有欲望,没有目的。”
“而是知晓天理,所有目的想法,都必须要顺从天理。”
“明意也好,立言著书也罢,想要得天地受封,就必须要遵从的天地之理。”
“所以儒道四品,也称之为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