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页

看着这些家伙狼狈的样子,陈凯之却是撑着油伞,穿着他的官服,显得很斯文地徐徐沿着石阶下山。

他心里不禁想,这暴雨暴露的问题倒是不少,除了排水的问题,一些地方的路面也理应硬化,否则一场雨,泥泞个几天,于勇士营操练不便不说,也不美观。

当然,最重要的是陈凯之有钱,昨天夜里,金陵那儿来了书信,靠着盐的售卖渠道,荀家已经搭建起来的纺织工坊已经初具规模,接着,荀家的布匹开始和盐搭售,因为盐卖得火,盐商们疯了似的求购,而这精盐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因此盐商们是有求于荀家,荀家已下了规定,采取了配额供货制。

想要盐,好,你要多少盐,就得进多少布,你只想要盐不要布?那么抱歉了,没货。

那些盐商固然抱怨了一阵,都觉得荀家苛刻。

可精盐的买卖实在是紧俏,若是自己不进货,这货就卖别人了,到时对面的铺子里卖精盐,自己的铺子里莫非还卖粗盐不成?这买卖还要不要做?

于是固然是有诸多抱怨,可绝大多数人却不得不接受。

这就使得荀家的布坊几乎是生产多少,便可以卖多少,根本不愁销路。

更可怕的是,这些盐商们手里有了这么多布匹,难道任其烂在手里?这可不成啊,各地的盐商,哪一个不是神通广大的人?有的人索性自己开设了布铺,直接兜售荀家的布,也有的找关系,卖给各家的布店。

市面上突然多了如此多的货,自然导致了布匹价格的暴跌,不少的布商只好降价,可价格一降,荀家倒是无所谓,反正人家主要买的是精盐,布匹只是搭售而已,这些盐商们就算是拿出比成本价还低的价格卖出布去也无所谓,因为他们在布匹那儿,只要收回八成的本钱,可精盐那儿,却可以获得几成的利润,布匹亏了本,又有什么妨碍呢?

可其他的布商不成啊,一旦亏本甩卖,卖一匹,就是亏一笔,可若是不降价,自己的布又无人问津。

如此一来,大量的布坊难以为继,不得不倒闭,荀家便趁此机会,开始大规模的收购布坊,雇佣那些失去了生计的织工,整个江南的布匹买卖,重新进行了洗牌。

于是在短短时间里,荀家布坊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布匹业不容小觑的巨头之一。

这就导致,陈凯之的分红,也随之水涨船高,一个月下来,竟已超过了十几万两银子。

这是何其大的数目啊,连陈凯之都为之咋舌,说它是暴利中的暴利也不为过了。

而真正可喜的还不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