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页

武媚躺在躺椅上,斜了一眼被赶鸭子上架治国的皇帝,继续懒懒地说道:“关中大旱,收成是不如去年,但这是今天司农寺跟户部刚刚送来的奏章,里面可是说了,虽然关中大旱粮食减产,但剑南道的粮食却比往年足足多收了三成。”

“那又如何,即便是补足了今年关中粮食因为干旱的减产,可他李弘那几十万陈兵在安西的部队不需要粮食啊?还不是入不敷出!”李治没好气地说道,现在皇后完全变了,不管李弘对与错,都是站在太子的立场替小兔崽子开脱。

“含嘉仓的粮食也该拿出来晒晒了,正好发放了重新储存新粮也挺好。但妾身纳闷的是另外一件事情,这剑南道足足四五年了,都没有像今年李弘去过之后,粮食丰产便立刻足足提升了三成,这是为什么?”武媚像是成心给李治添堵一样,淡淡的问道。

这其中的道理自然是不用多说,当初房陵公主一党,把持着整个剑南道,所有的粮食在克扣之后,大部分都是被私运到了六诏,而后再秘密转手要么卖给了真腊,要么是被用作了其他,自然是朝廷无法得到实惠,甚至有时候还要补贴。

如今随着剑南道重新稳定了下来,开始了新一轮的吏治,粮食的产量瞬间飙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哲的事儿,皇后你什么意思?”李治懒得理会武媚跟他提剑南道房陵公主一事儿,人都死了,还说那些有什么用?

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像是被人圈禁在长安城的英王府内,天天急的直跳脚,恨不得立刻肋下生翅,飞到安西的另外一个不孝子,李哲!

“您是皇帝,皇子想要前往边陲,还是您拿主意吧。”武媚看了一眼连连使眼色的兰陵公主,却把决定权再次抛给了李治。

一个李弘就够她受得了,因为李弘,天天自己都少不了被皇帝埋怨,要是再加上一个李哲,自己这个皇后,还不天天只剩下忍气吞声的被皇帝数落了。

所以,即便李哲搬来了兰陵公主来当说客,希望说服自己跟陛下,能够允许他立刻前往安西接应李弘,但自己也不能再答应了,这事儿还是让陛下自个儿拿主意吧。

“此事儿他为何不亲自前来跟朕说,还要派你来充当说客。”李治不满的看了一眼带着些许幸灾乐祸笑意的皇后,沉声问着兰陵。

“他倒是要有那胆子跟您说呢,何况来了几次,您不也没有同意?如今弘儿身处敌国,万一要是在大食闹个不愉快,从安西回长安的话……这……有个李哲在安西接应,也安全一些不是?您跟皇后也能放心一些对吧?”兰陵看着李治那张不知何时也已经爬满了皱纹的脸,当年密密麻麻的胡子,也变得有些稀疏起来,有些不忍地说道。

李治沉默了,就是连武媚也变得沉默了起来,对于这件事情,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媚,都不愿意下决心。

谁都知道李哲突然一早上从床上蹦起来,嘴里喊着要去安西,是接到了李弘的信件,而后决定的。

但……谁也都知道,李弘让李哲即刻启程赶往安西,虽然也是为了他自己回安西时的安危着想,但为什么会因为回安西,还要为自己的安危着想呢?

为什么回安西,还要让李哲这么一个大唐的皇子去迎接,去保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