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贾先生不曾因为他们的出生、父母人品而拒绝教授他们一样,他也不会因为这些原因拒收学生。
只是知道家长人品过差他就要采取一些手段了,总不能自己对学生家长一无所知。
里长怕他年龄小压不住家长专门在旁坐镇,不过来听课的家长比贾氏族学的家长们还要乖巧几分,王繁说什么他们应什么。
等到最后,王繁说起自己财力有限,为了给孩子提供早午饭需要每个家长每月抽出5天时间来学堂干活抵学生伙食费后大家不禁瞪大了眼。
免费上学不说还管饭?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等好事?
第108章
在所有人的半信半疑中, 王繁的蒙学堂开了起来。学堂不大, 一共只有五间房。最大的一间用来上课,一间是印刷室, 一间是厨房,还有两间是王繁偶尔留宿的地方,王老爹则 家中。家中有老父母和几个兄弟, 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有矛盾但更多的是热闹。
况且, 作为家里最有本事的人也轮不到王繁父子受气, 此外,家中的子侄也送进了蒙学堂一道开蒙。别说受气, 他们换下的衣服还没来得及去洗就有大侄女或者婶娘拿去洗干净了。
院子的西北角是两小间茅草顶的茅厕, 分了男女, 虽然没有女学生, 可还有个老厨娘要上厕所呢。
院子里面他安装贾氏族学那般也设了个操场, 有跑道,有单双杠和云梯。正中间则是一个不大的磨盘, 以他的财力难以保证每个学生一天一个鸡蛋, 但一天一杯豆浆还是能做到的。他收到的‘束脩’中就有不少黄豆, 正好用来磨豆浆。
农村的孩子从小干活, 有的是一把子力气, 别看他们个头只有磨盘高推起小磨盘毫不费劲。就是王繁自认为也是苦出生也比不上他们。
天光还没大亮,学生们已经陆陆续续到了学堂,因是第一天基本都是家长送来的。王繁拿出头天晚上泡好的黄豆,“先帮我把黄豆磨了, 等会子一人一碗豆浆。”
几乎不用学生动手,几个家长争着抢着三两下就把黄豆磨完,挠着脑袋,“咋好意思让娃子吃恁的东西,俺等会再送来点豆子。”
王繁笑了笑,家长有心送黄豆他也不会拒收,总归都用在了孩子身上。而且豆子便宜得很,除非灾荒年,很少有人家靠豆子填饱肚子的。
说话的功夫,他雇佣的老厨娘来了,王繁让她煮豆浆,当着厨房外面探头探脑地学生的面加了不少白糖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