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东西至少要有一样,才有机会成事,现在一样都没有,怎么可能用浙江一地和整个大明朝抗衡,况且历史上也没有以浙江割据成功的先例。
金声桓放出的想法是,两家联手控制南京,然后凭借江浙富裕之地,同王彦抗衡,或者谈判,以求自保,鲁王还是很动心的。
要是两家合力,将地盘连成一片,还是有些本钱,他相信王彦不想看到江南被打乱,因而就算打不过,他们还是可以逼王彦妥协。
鲁王比较赞成萧起会的看法,可是关键,帐内不少人,已经胆怯,人心将散。
色有七种,花开百样,一百个人在一起,人心不重样。
就在鲁王在营地里和亲信们为了是留是走而争论时,南京城里的各军,却忽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讧。
南京城内,太平街东侧,是五军都督府所在。
在年初,明军试探着跨过淮河,进攻徐州之际,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也到了江北,为主持战役的戴之藩参谋,顺便了解如何在北方作战,为北伐做好准备。
明军攻打徐州失败之后,戴之藩、李过、刘顺等人,都被留在江北,所以现在的五军都督府内,只有高一功一个大都督而已。
这也是王彦的布置,李过、戴之藩、刘顺这些主要的将领在外,一旦唐王和鲁王起兵,他们就能就近节制兵马,进行平叛,或者防御北面清军的攻击。
五军都督府承担着指挥军队作战的任务,鲁王兵临南京,这里便成了指挥各军,保卫南京的指挥中心。
此时,在五军都督府内,一片杀机。
三王妥协之后,明朝军事上的重心,一直是对抗北面的强敌,大军都部署在前线,同清军和金军对持。
正是因为如此,王彦才有借口,不断的将唐王和鲁王的军队,调到前线,然后吞并瓦解,逐渐蚕食两王的势力。
为了让两王同意调兵,王彦的人马自然也要派往前线,这样才能让唐鲁同意抽调他们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