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伤心,堂堂帝国的皇子,要不是妻子生育后无法行动,他或许至今都不会踏足县城一步。
他走到街道上,只见街边小铺旁,热气蒸腾,不少人座在沿街的桌边,粥饭点心,荤素小吃,茶水陈汤,丰俭由人。
虽然在外面吃,肯定不如自己动手划得来,但是明朝江南兴起的市民阶层,却很少在乎这一点,这也是资本萌芽的一个体现。
朱慈焕看见眼前的情景,不禁想起了他很早前看的一本奇书《东京梦华录》,里面描写的城中居民,也是每天清晨在报时人清亮的嗓音中醒来后,如今人一样吃完早餐才会去工作。
里面描写的宋朝百姓,因为早市甚为热闹,寻常人家里都不开灶,每天早上不仅有许多卖早点的铺子热热闹闹开始营业,供应一些一二十文钱就可买到的“灌肺”、“炒肺”、粥饭之类的早点,同时开铺的还有卖洗面汤的,何谓卖洗面汤?就是卖洗脸、漱口水。
洗脸、漱口水也有人买?可见宋朝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何等的地步。
眼前的情景,除了没有卖洗面汤的,可以说和书中描绘的景象已经差不多了。
明人对于宋朝人的生活,那是羡慕嫉妒狠,酸溜溜的称呼宋人为“笼袖骄民”,可现在看来,他们也在向此发展。
朱慈焕走在街道上,旁边油饼店里擀面杖翻拍声啪啪作响,饼子下锅香味飘来,让他立时就觉得饿了。
街道上,已经有小斯打办的人,推着车挑着食盒穿梭在坊间巷子里,朱慈焕见他们服饰上印着“福满楼”的字样,一抬头,见远处一块旗幡伸出街道,上面写着福满楼,下面一个大大的“食”字幌子吊在下面,旁边几家也是一般的模样,于是便决定先去吃点东西。
整个酒楼是个临街的吊脚楼,吊脚楼下,放着四五张桌子,但是朱慈焕并没有坐在外面,而是进了大堂,伙计见来了位公子,立刻满面笑容的迎上来,招呼道:“公子头回来我们店吧。我们店里有各色吃食,公子自己点,还是小的推荐一份。”
城中的酒楼,客源主要还是城中的熟人,伙计也都是老伙计,自然知道他是个新面孔。
“有劳了!”朱慈焕边说,边跟着伙计来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那伙计麻利的将桌子擦了擦,然后指着墙上的一排木牌,上面各种食物明码标价。
“公子第一次来,我们店最擅长做各种粉线、混沌、菊糕,客观要用些什么?”
朱慈焕看见木牌上,虾鳝面、鸡肉线粉、香糕、菊糕、酥饼、烧饼等等,足有十多样,最终还是拿不下决定,笑道:“还是劳烦小二哥推荐。”
“好了!”伙计声音洪亮的答应下来,又问了朱慈焕有没有什么禁忌,然后行了一礼,拖着长音说道:“公子稍后,小的保证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