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第一次改变,新加上来的科目仅供考官参考,在成绩中并不占主要因素,可即便如此,依然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比考题引发的议论还要大上许多。
士林中不少人,便出来攻击,说是有辱斯文,结果被王彦几句话,“崇文尚武,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有什么不好?李太白有辱斯文么?班超、辛弃疾有如斯文么?”给怼了回去。
从理论上说,崇文尚武自然是没有毛病,但不少人嘴上不说,心里却还是有意见,很不以为然,毕竟文人地位高了那么多年,整个社会中的精英大都流向文官阶层,造成了武官缺乏人才,整个阶层地位低下,这种歧视是数百年累积的结果,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改变。
科举虽然成为了朝野主要话题,但除了考题变化之外,新设的科目考试,基本没什么用处,因为参与考试的士子绝大多数都不会射箭放铳,而参与武举得也没几个能够识文断字,对于成绩基本没啥影响,所以在朝野也就是吵一吵而已。
这种情况,让王彦有些失落,但是他并不灰心,汉人功利心很强,朝廷这次既然新设了这两个科目,而考的好又能加分,那等三年之后,识字武人不敢说增加多少,会放箭射铳的文人,肯定会大量增加。
明朝这边忙于文武科举,北边的清廷也没有闲着。
夏收之后,满清持续了大半年的粮荒终于缓解下来,多尔衮与代善和解之后,八旗兵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代善西征蒙古,准格尔汗国没有准备,被杀个错手不急,让代善夺走了大批牛羊和人口。
这一战使得满清恢复了一些实力,也使得原本只是保持朝贡关系的漠北三部蒙古中的土谢图部归附。
这对满清来说,是应该庆祝的,但是多尔衮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王彦在他背后又插了一根刺。
北京,摄政王府邸,多尔衮的书房内,多尔衮与代善站在一个沙盘前,观察这天下局势。
这个沙盘,是多尔衮听说,王彦每次征战必备沙盘,因而也让工部给他做了一份。
满清占据北京,夺取了明帝国的许多财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户部存放的各种资料,这可以让满清很快摸清明朝的制度,也能很清楚的知道各个地方的人口、资源、良田和富裕程度。
当年刘邦入关中,萧何入秦,金银财宝和宫殿都让给了项羽,唯独将秦国的文书,全部收藏起来,也就是萧何这个举动,使得刘邦获得了一笔无形的财富,不仅使得汉能吸收秦制,而且使得汉军在作战时,一目了然,哪里有粮,哪里能补充人马,都能事先知晓,所以东汉王充说,“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北京户部就存放着天下各地资料,所以多尔衮要求工部,制作沙盘,工部的官员很快就制作出来,而且比王彦的沙盘还要精细。
此时多尔衮与代善,弯着腰在沙盘旁,边看边商谈,代善看了看扬州,随口问道:“冯铨在南京的议和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