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页

马光辉毫无建树,基本就是在等粮草,粮草来了追不着的循环之中,河洛会到的打了几场胜仗,但也跑断了腿。

几个月的时间内,满清损失重大,总兵就死了三四个,宿迁、海州、沭阳、响水、灌南先后被义军袭破,淮北之地被搅成一团烂泥,谢迁被人称为“两淮之虎”。

而随着义军对地方的破坏,淮北一下多了数十万流民,这些流民为了生存,便也开始攻城掠地,抢劫粮食,并慢慢形成连锁反应,逐渐向淮南、河南方向扩散。

远在北京的多尔衮接到奏报,可算是体会到了崇祯的苦衷,他只得一面下旨训斥马光辉,免掉他三省总督的职位,一面让自己的兄弟多铎,再次统兵挂帅,并掉来蒙古八旗组成剿贼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到两淮,接过指挥大权,来剿灭谢迁集团。

第667章 榆园军

谢迁部在淮北纵横,多铎率领蒙古八旗南下的消息,很自然的通过天地会,传入了义军之中。

谢迁自认为不是八旗的对手,流窜于淮北的几支义军,立刻向着淮河方向靠拢,打破了安东城,跨过黄河进入淮南。

义军没有攻打清兵重兵把守的淮安城,也不敢去碰扬州城,而是一头扎进了广陵地带的丘陵地带和湖泽之中,将流贼打不过就跑,跑不过就钻山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多铎领着三万多骑兵,进入两淮与马光辉汇合,二话不说先打一顿板子,治他剿匪不利之罪,然后督促各路兵马围剿,想要快速平定高苑逆匪,不过他很快也面临了马光辉一样的囧境。

此时围剿大军已经接近七万人,破败的淮北,清军征集不到一口粮草,而淮南要养着沿江住防,防备明军水师的四万多大军,也没有多余的粮草供应。

漕运不通,满清唯一粮食充足之地,却又被明军隔开,多铎的军粮不久也陷入了危机,而义军钻入丘陵众多河湖遍布的古邗国地区,又限制了骑兵的发挥,使得原本欲迅速剿灭流寇的多铎,也陷入了僵局。

丘陵地带不利于骑兵发挥,多铎并没有什么方法,最后还是舔着脸,让被他打了一顿板子的马光辉接着主持围剿事宜。

山东梁县,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发迹之地,他位于山东允州府境内,东面是大运河,西面是榆园军活动的曹州。

同谢迁部的流动作战不同,榆园军很少越过曹州地界去劫掠附近州府,所以在清廷看来威胁要比谢迁小上许多。

两支义军之所以存在差别,关键还是领导层的不一样。

钱谦益暗中组织一批官绅参与复明运动,制定了会师长江的大战略,山东义军是其中重要一环,但谢迁一部已经活动了两年时间,早已行成了一套固定的班底,士绅们很难插入其中,所以只是稍微合作,为其提供一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