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页

“请陛下训示!”

“不用这么客气。”赵祯笑呵呵的,真仿佛邻家大叔,在说闲话家常。

“刺杀的案子这么放下了,景平可是有什么打算?”

“回圣人的话,我大宋当然可以借着这次的机会,出兵塞尔柱,或者契丹。只是臣还有些顾虑,故此选择了暂时合作。塞尔柱幅员辽阔,带甲百万,是个很强悍的对手。不过臣并不怎么担心他们,塞尔柱是突厥人建立的国家,贸然征服了一大片地方,根基很薄弱,他们可以胜十次,而不能败一次……臣希望缓一缓的原因是塞尔柱内部势力错综复杂,还有鹰堡的存在,直接发兵,就会让他们抱成团,共同对付大宋。而且现在西域的开发刚刚开始,臣准备将蒲昌海等地,建成后勤基地,等有了充足的粮食和军需供应,然后再攻击塞尔柱。”

“在此之前,臣认为应该以经济交流,还有文化沟通为主,最主要的是派遣一些细作过去,把当地的情况摸清楚了,对症下药,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话锋一转,王宁安又讲到了契丹,辽国和塞尔柱不一样,大宋很了解契丹的情况,虽然耶律洪基采取胡化政策,但是契丹的国力衰败,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失去了幽州之后,大宋也采取了贸易制裁,结果就逼得享受惯了的契丹贵胄,不得不压榨境内各部,其中女真诸部,首当其中。

完颜部试图举兵造反,这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契丹内乱的开始,以后会有滔天风暴,直至帝国彻底崩塌。

历来的游牧民族都是如此,他们就是想草原的野火,兴起之时,狂暴猛烈,席卷一切,无可阻挡,可一旦熄灭之后,很快在废墟上又会重新爬出一个新的帝国,原来的主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没有出现过似的。

而中原王朝则不同,平时像是温吞水,没什么脾气,可是一旦狂暴起来,滔天洪流,绝对是毁天灭地,不死不休!

“臣以为,如今应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消灭辽国,而是在辽国灭亡之后,如何接手这片庞大的土地,大宋不能汉唐一样,打败了敌人之后,就把草原扔在那里不顾,结果被其他游牧部落趁虚而入,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赔本的事情,我们不会做的。眼下逼着耶律洪基同意二次经济合作,也是为了加强对草原的了解,寻找长治久安之策。”

赵祯含笑,满意点头。

“景平深谋远虑,非常人可比!有你在,朕就放心了。”赵祯话锋一转,“朕本守成之君,幸有景平辅佐,才能洗雪耻辱,开疆拓土。万寿盛典,百国来朝,朕足以含笑九泉,哪怕见了列祖列宗,也能挺直腰杆了!”

岂止是挺直腰杆!简直是趾高气扬好不好!

赵大和赵二,一个想过北伐,一个两次北伐失败,至于真宗,那就更丢人了,差点被萧太后打进京城。何止赵家皇帝,五代第一明君柴荣也想过讨伐契丹,还没出师,就先驾崩了。

如今的赵祯,完全可以拍着胸膛,引以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