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页

首先历代的史官就是不客观的,尤其是独尊儒术之后,修史大权都落在文官手里,任何一个传记,都没法把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只能捡一些重要的记载。

那如何确定重要不重要?

自然是根据史官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取舍。

美其名曰,春秋笔法,为尊者讳。

后人看到的传记只能是一部分,错把这一部分当成了全部,就好像练功只学了一半,自以为是太极宗师,结果连10秒都撑不住。

这一套东西,王宁安是很清楚的。但是他没法去告诉小太子什么,悟性只能靠着自己。

幸运的是,王宁安给赵宗垕打了很不错的底子儿。

小家伙的脑袋没有僵住,凝固。

他到了西北,眼见的和书本上的东西都不相同,自然会思索,会揣度,渐渐的有了想法,就不断和他爹交流。

赵大叔很欣慰,欣慰的是儿子会自己思考,有了主见。

这就是好事!

天大的好事!

身为皇帝,不需要太聪明,不需要去具体做什么事情。

但是一个好皇帝绝对不能被别人骗了!

自己年过不惑,才领悟的道理,赵宗垕十岁出头,就开始明白了。

好,真是好!

“景平,你这个师父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