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王先生让我们到茶馆酒楼,人多的地方给大家伙答疑解惑,这一上午,腿也跑细了,嗓子也喊哑了,真不是人干的活。”
大苏还要说下去,却发现白氏和杨曦也在,顿觉失言,连水也没喝,转身又跑了,直奔下一处。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京城很快接受了期货的概念,普通的老百姓没那么多鬼心思,他们买铜器,是为了给孩子结婚用,生怕价格涨了,才跑去排队抢购的。
现在好了,买票据也不用排队,方便快捷,只要到期了,拿着票据就可以兑换,比买一个镜子放在家里落灰好多了。
而且铜价下跌的时间太短暂了,大家都有点不相信,他们宁愿相信以后的铜价还会上涨。
出于心理预期,很多百姓都涌到了皇家银行,争抢着购买票据。
自从推出票据以后,每天卖出去的铜镜下降到了3000面以下,而票据则是突破了两万。
一边是冰,一边是火。
两重天,让银行方面又是欣喜,又是焦急,他们把应付挤兑的精力,都放在了扩大生产上面,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王宁安,真是难缠!”文及甫在地上走来走去,摇头感慨,本以为靠着挤兑就能把银行的铜器榨干,接着王宁安就完蛋了。
谁知道这小子竟然又使出了诡计,弄出什么票据,愣是把危机给化解了,难怪老爹提醒自己,王宁安不可小觑呢,真是个人精儿!
在文及甫的对面,坐着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这位最大的稀奇之处,就是一个大光头,上面还有六个戒疤,他居然是个和尚!
“文公子,这票据说穿了,就是买扑约书,没有什么稀奇的。王宁安想靠着这个翻身,那是不可能的。”
“大师,你有妙策?”
和尚微微一笑,“关键要看文公子有多大的决心了。”
……
“二郎,我的人查到了,这些日子参与挤兑的人中,许多都是大相国寺派出来的。”曹佾浑身热汗,向王宁安报告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