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

王宁愣了一下,笑道:“包大人,我是平县的知县,你的下属,应该是大人拿出方略,我去办才是,怎么乾坤颠倒呢?”

“哼,少给我装糊涂,你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朝廷已经传出了风声。”

“什么风声?”王宁安好奇道。

“当然是重用你了。”

“开玩笑!”王宁安把脑袋晃得和拨浪鼓一样,他还不到十六,又不是科甲正途出身,能做知县,已经是破格提拔,还要给自己升官,什么时候大宋的官这么不值钱了!

包拯也是感慨,他当然没心思和王宁安逗闷子,朝廷的确传出了风声,要让王宁安主管三司,替朝廷理财,还是赵祯亲自和欧阳修说的。

“恭喜王大人,从此成为计相,小王要尊你一声王相公了。”赵宗景没心没肺道。

王宁安直接趴下了,“咱别逗着玩好不!三司使仅次于参知政事,必须是中书门下两省的五品以上官员才能充任,而且三司使多半都能进入东西两府,成为宰相执政,就算再给我十年,也没资格做三司使,造谣,绝对造谣!”

赵宗景挠了挠头,“貌似有道理啊,包大人是不是搞错了?”

“不会错的。”包拯叹道:“二郎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我大宋虽然规制严格,但也有后门可走。”

“怎么讲?”赵宗景好奇问道。

“我朝三司使的名头细分起来,却是不一样的,有判三司使,提点三司,同判三司,这些必须是高官出任,还有一些,比如权点检三司,权三司使公事,权发遣三司使等等,却可以用资历较浅的官吏。以二郎的功劳,连升三级也是说得过去,至于科甲功名吗,陛下可以钦赐……总而言之,只要陛下愿意,二郎完全可以进入三司,执掌大宋财权。”

王宁安对大宋的官制一知半解,赵宗景更是迷糊,听完包拯的解释,都傻眼了,我的老天爷啊,还能这么玩!

王宁安的脑袋都大了,“我说包大人,我们这次的功劳很大吗?值得陛下如此不顾一切?”

“哈哈哈,二郎,你可不要小觑自己啊,你们去辽国,一两银子岁币没有增加,又打开了辽国市场,里子面子都挣到了,相比之下,老夫甘拜下风,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

难得,铁面无私的包黑子竟然学会夸人了,弄得王宁安一路上都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