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大家要当一辈子的穷酸书生,食不果腹吗?
显然这是不用的,王先生当了县令,还管着榷场,好吧,如果包黑子不多话,市舶司也是归他管的。
这两个地方都是收税的地方,要收钱就要懂算学,王先生在书院教的就是算学!
我的老天爷啊,是不是先生在几年前就算准了这一步,提前培养人才啊?
自从酒楼的那一幕之后,王宁安已经有神话的趋势,哪天说他白日飞升了,或许学生们都会相信。
这不,榷场第一批招工考试开始了。
“哥,你不去参加啊?”苏辙边吃边嚷嚷道。
苏轼瞪圆了眼睛,“瞎说什么,哥可是要考状元的男人!”
“做梦吧,状元是给我留的。”曾布大声说道。
这时候韩宗武也凑了过来,“状元归你们,给我个探花就行。”
吕惠卿看到了这几个货,气得一蹦三尺高,真想揍他们一顿,“拜托,你们有点自知之明好不!见过狂的,没见过你们这么狂的。”吕惠卿靠边坐下来,感叹道:“王先生真是够意思,假如科举之路走不通,还能回来当一个小吏,也算是不错。”
“是啊,先生心思缜密,环环相扣,天衣无缝。我看以后的吏治,哪也比不上平县了?”苏辙道:“试问,哪个县的小吏公人都在学堂念过书,还接受过几位相公的教导?”
他这一说,大家还真的大受启发,早就听说过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基本上地方吏治怀就坏在了那些不要脸只要钱的小吏身上。
假如天下都能像平县这样,使用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说不定大宋的吏治会焕然一新?
“先生这个知县,绝对是普天下头一份!”苏轼大声赞叹道,其他人都深以为然,有一个优秀的老师,还真是能学到太多的东西……
享受着学生的崇拜,王宁安这个知县可一点也不轻松,他要管招兵,要督促着修建榷场,还要管好几十万人的生计,千头万绪,弄得脑袋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