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比如某位丝绸商人,要出售100匹绸缎,在邸店办公的小吏书办就会先检查货物,确保质量,然后书吏如实描述货物情况,并且贴在公示栏。

这时候需要这匹货物的商人,就可以把自己出的价钱投到公示栏下面的木盒子里。

每半天结算一次,如果有多人出价,谁的价钱最高,货物就归谁,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所有人出的钱都低于想要卖的价钱,这就算流标,商人可以赎回自己的货物,或者带走,或者重新定价。

按照邸店的规矩,只有交易完成,才会收取一成五的抽头,其中一成作为交易税,上缴县库,剩下的半成,作为邸店的收入。

曹佾也跑到邸店看过,这种方法实在是太妙了。既照顾了买方,也照顾了卖方,实在是太方便了,闲庭信步,吃喝玩乐之间,就把生意给谈成了。

生意人能不愿意来吗?

这不,平县的邸店中,就聚集了好多南方口音的商人,以江南和两淮的居多,其余湖广,四川,还有岭南,也有许多商人正在赶往平县的路上。

以往南方的商人多数走漕运,把货物送到京城,汴京先消耗无数商品,剩余的再转运到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自从平县设立市舶司之后,就截了京城的胡。

江南的丝绸,茶叶,瓷器可以直接走海路,到平县登陆。

大宋的海运已经非常发达,南下南洋,甚至前往印度都没有问题,北上平县,更是小菜一碟。

商品走海路,就能绕开运河上一道道的税卡,即便是有点损失,也是完全可以接受。

到了平县之后,可以选择的就更多了,可以通过榷场,贩卖给契丹人,也可以通过平县,转运河北各地。

再有最关键的是平县的蜡烛、肥皂、烈酒、皮毛制品,木材,珠宝,药物等等,都是江南需要的。

一来一往,船都不空,赚头儿极大,有人甚至估算过,往来之间,平均能赚到五成的利润,走两次,本钱就赚出来了。

试问天下的商人,能不往平县汇集吗!

到了平县之后,更是发现衣食住行,每样都方便,官吏和气,效率非常高,各个作坊,为了赶工,甚至昼夜不停,人人勤奋,雇佣劳力也方便,再加上钱庄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