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页

一名胖胖的掌柜笑道:“就是给卫尚书赚了些名声啊!”

“哈哈!”在座的众人都是哄笑。

……

……

第二天,金陵的市民突然发现,各大粮店的米价纷纷调整为1两5钱银子一石。理由,不说自明。

稍后的几个时辰内,各店铺门口纷纷开始出现排队购买米面的人群。

两天后,九月八日,户部粮库里的粮食还是在以1钱银子出售。购买者众多。但,各大米店的粮价已经上涨到了1两7钱银子一石。购买者也很多。

城中到处流传着谣言。再不买,米价还要上涨。很多城中的百姓都是忍痛拿出家里不多的银子前往米店购买粮食。再不买,就要断炊了。而且,还得多买一些。以免过几日还要涨价。

繁华的金陵城中的人们为米价而感到切肤之痛时。夜色中,清朗的月光照耀着大江。一艘艘吃水极深的粮船缓缓的自松江府逆流而来。

水声,哗哗哗哗。

第371章 形势逆转按计划行事

淮安府,宿迁县,项羽故里。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中道、扼二京咽喉。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淮南大水自今,沟通江南与京城的大运河已经修复。

河堤之上,沙胜穿着青衣便服,形容清廋,背负着双手眺望着宿迁县中的难民营地。淮南的百姓近万人被官府集中在此安置。随从、幕僚跟随着。

一栋栋简易的木屋挨着。营地规划整齐,有居住区,食堂,娱乐区,厕所,病人区等。一万百姓各按乡里,姓氏,组成保甲编制。一切井井有条。营区之中,不时的有以监生、士子为主体的文宣队伍走过。或是宣讲当前的形势,或是解读官府的政策。

沙胜看看身边站立着的贾环,眼中带着血丝,感慨道:“子玉辛苦了。”郑元鉴怎么死的,他心里有数。但是,有些事情,不必较真。贾环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