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

徐监生依靠在墙壁上,“子桓,你说我们这次能活着出去吗?听说审查我们的张左副都御史是你的老熟人。”

韩谨摇摇头,“不知道。”

这次国子监的游行是他组织的。他是首犯。

……

……

同一时间,刑部的监狱某间牢房中有类似的对话。对话的两人是刘国山和骆宏。

“先生觉得我们这次有希望出去吗?”因骆宏在闻道书院担任过讲郎。刘国山曾经是闻道书院的学生,称呼他为先生。

骆宏鼻子里哼了一声,“大部分人都有可能,我们就没希望了。”

当天游行,他是站在好友韩秀才身边的。而刘国山为这次游行出了近1千两银子。他们俩肯定在锦衣卫挂了号。

生命没有危险,但前途就很难说。

第235章 钓鱼贴(上)

周朝的国子监有两所。位于京城内的国子监简称北监,位于南京城内的国子监简称南监。俱是天下最高学府。

国子监在太宗最鼎盛时期,北监曾有监生约一万人,南监有监生八千人。然而,随着天下承平日久,读书人越来越多,国子监生入仕变难,国子监日渐没落。

至雍治十一年,北监中有监生约2000人。此时,被关押152人。占比不大,却足以影响监中的氛围。

傍晚时分,血红的残阳浸染着天空。

贾环、庞泽、乔如松三人从国子监出来,到成贤街上的一家酒肆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