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

“王爷,故东南经略在杭州接到反贼黄宗羲等人聚众大兰山的消息时,在出兵围剿的策略上就已经提及了要求大军南下助剿。后来随着达素未能取胜,朝廷也抽调了八千满蒙八旗,加了多罗安郡王为亲王,作为主帅帅军南下,现在已经在路上了。”

鳌拜口中的多罗安郡王,现在的安亲王叫做岳乐,是饶余郡王阿巴泰的儿子。此前曾随豪格入川,杀张献忠,前两年也曾作为主帅北上进攻漠北的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和车臣汗,迫使他们入贡,已经是如今八旗亲贵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能力上最为信得过的亲贵大王了。

根据耶稣会的汤若望提及,顺治死前,因皇子年幼曾一度想要把皇位传给岳乐,后来被其劝阻。这事情是不是真的,不得而知,但是当三藩之乱开始席卷江南半壁,康熙还是把这位亲贵大王请了出来,而岳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采取了更为合理的战略,攻占江西,切断吴三桂和耿精忠的联系,很快就平息了三藩之乱,乃是清初亲贵中的一代名将。

“岳乐那小子,呵呵,现在还没出直隶呢吧。”

听到这话,不光是鳌拜,就连索尼也有尴尬。入关多年,满洲八旗的上下早已沉浸在这片纸醉金迷当中,抛下安乐窝,到南方去出生入死,很多八旗将士已经开始对其避之不及了。这种心态,索尼很是清楚,而八旗之中盘根错节的亲戚网也使得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亲贵、高官对于出动八旗军作为围剿主力的建议开始模棱两可起来。

洪承畴的上疏很早,早到了达素还没有出兵时就已经接到了奏疏,可是在宁完我等反对派们的否定和满洲亲贵、高官们的漠视下,并没有及时决定,直到达素战败的消息送到才算是确定下来。

但是,确定下来不代表立刻就能出兵,现在可不是大西军轰走了续顺公沈永忠那会儿了。岔路口一战的伤口还没舔完,八旗内部的反对声也是不小,最后磨磨蹭蹭的选了少量的满洲八旗和高达六千的蒙古八旗,定在了入冬时再南下。可是没等多久,洪承畴惨败玉山的消息传来,出兵的准备工作被迫陡然加快,但是到现在,以着正常的行军速度,再加上洪承畴此前已经把江南的库房扫了个干净,军需需要从北方抽调和运输,岳乐的大军出没出直隶,还真不太好说。

“等岳乐在入秋后赶到了杭州,浙江贼寇也在江西站稳脚跟了。到时候光靠他带去的八旗军跟杭州的那点儿残兵败将,只怕也很难取胜。”

随着使用鸳鸯阵的浙江明军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浑河血战的记忆也越加的深刻起来,比起朝中的那些无知的亲贵们,他算是最为不敢轻视浙江明军的满清王爷,可是碍于曾经做过摄政王的尴尬身份,却也不敢多说些什么。奈何如今的局势,却也再顾不得这些了。

“皇上,奴才以为,岳乐即便是抵达杭州,也是孤掌难鸣。届时当放弃广东、福建,集中平南、靖难二藩及两省绿营和南赣、杭州的绿营兵,大军横扫江西、浙江两省,一举荡平浙江贼寇,永绝后患!”

第一百零二章 天崩(二)

无论是济尔哈朗,还是范文程,他们的心思对于远在江西的陈文来说,都是根本不可能预知到的。攻陷了棱堡,陈文在广信府等了孙钰几天,才启程出发前往去南昌坐镇。

从五月下旬至今,这段时间,陈文派出的先遣部队已经收复了南昌、南康、九江、瑞州、临江和袁州这六个府。

与此同时,张自盛、安有福那一支南下的部队也先后收复了抚州府和建康府。其中建康府乃是张自盛当年在江西的主要根据地,永历五年时他就差点儿在泸溪县的大觉岩被清军剿灭。若不是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突然撤围而去,赶往浙江充当救火队员,大概他的老命也就交代在那了。

此番故地重游,尤其是当年一起在江西杀鞑子的那些老兄弟,被清廷称之为江西四大寇的另外几位在几年前都已经在邵武被清军杀害,唯有他在加入到浙江明军中反倒是能够得以幸存,并且在此番重新杀回老家来,这份触景之情实非寻常人能够体会到的。

除此之外,最后出动的那支部队——南塘营和淳安营也兵不血刃的收复了鄱阳湖以东的饶州府,这个府在现在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一方面饶州临近江南西南部的徽州和池州,另一方面,后世江西最为知名的景德镇也就在这个府最北面的那个叫做浮梁的县的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