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

“王巡抚现在到哪里了,可还安好?”

房门早已被守在门外的张俊关上,听到陈文的问话,那军官猛的跪倒在地,口称死罪。

“卑职无能,王巡抚于两个月前被宁波绿营俘获,此刻已经降了鞑子。”

闻言,陈文如坠冰窖。

……

《戚继光与中华帝国军事改革·尾声》

antoe henrijoi。

自监国鲁元年、公元1646年开始,到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这支抗清义军在罗城岩坚持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大陆上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一支抗清义军了。

……随着张居正的去世,戚继光试图引领中华帝国走向军事近代化的努力也彻底化为泡影。

皇帝的百万大军在彻底封建化的过程中被来自通古斯的野蛮人无情的粉碎,而他的继任者们更是无力解决政府和军队内部的腐败与堕落,帝国最终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趁虚而入的野蛮人压垮。

所幸,就像泰西一样,野蛮人入侵的狂潮终将在长枪、火铳所所编织而成的山峦面前撞得废碎。

十七世纪中叶,通古斯野蛮人一度占据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继任的皇帝也被迫退到被那时的中国人视为蛮荒之所的云南,托庇于无耻奸诈的孙可望。可是当陈文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举起重建戚家军的大旗,并以戚继光的兵书战阵为依托训练军队,很快就遏制住了通古斯蛮夷以及其仆从军队在东南战场上的势头。

但是随着战事的深入,以及通古斯蛮夷和他们的仆从军队试图通过复制陈文的经验,凭籍着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压倒性的优势来终结中华帝国残余势力的反抗,陈文被迫通过不断的变革来强化始终处于劣势之中的新式军队,最终完成了针对野蛮人的逆袭。

可是随着王翊被野蛮人杀害,王江被俘,陈文不得以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并且深刻的影响到了后世中华帝国的未来……

笔者在中国学习军事,游历各地之时,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写在本书的末尾。

“如果隆庆年间,戚少保上书要求全国各地卫所前往蓟镇轮训的计划得以实行,面对我皇明上百万人计的鸳鸯阵,只有数万男丁的建奴本不足持。可是这世上并没有如果二字。今天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复制戚少保成功的经验,更是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进行更为深化的变革,以此来消灭任何敢于挑战华夏的蛮夷。如显皇帝所言: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