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明军中的家丁、亲兵的比较对象应该是满清白甲兵那样的精锐。这个亲兵队长虽然不弱,但是其水平也达不到那个水准,那可毕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出来的。此人的水平即便在大兰山一带算是不错了,但是放眼未来,还是不足以和满清真鞑子对决沙场。
看了一会儿,见那两个骑兵队长已经真实感受了一番中规中矩的骑战,而站在周围的骑兵们也都看清楚了这骑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李瑞鑫不打算再浪费时间了。他命令那两人退开,等到对手恢复了些气力,便示意由他和那个亲兵队长作一对一对决。
众目睽睽之下,双方退到了适合骑兵加速的距离,随后同时持着木枪策马奔向对手。接战之时,李瑞鑫眼见着对手抖了个花枪,继而直奔他胸口而来,显然是不想再做缠斗,打算一战定胜负,而他正好也有此意。
只见李瑞鑫一个铁板桥躺在了马背上,强强让过了那杆直刺的长枪,随后一个鹞子翻身,整个人又直立了起来。
可是此时那亲兵队长已经冲了过去,李瑞鑫在起身的同时拉动缰绳,等到他起身之时,战马已经几乎完成了转身。凭借着强行制造出来的时间差,随后他策马狂奔而上,一枪捅在刚刚准备转身迎战的亲兵队长胸口,使其直接落马。
“好!”
第五十一章 比试(上)
“好!”
第一个喊出口的并非是陈文,而是那个坐在点兵台上的后营指挥毛明山。作为同样擅长骑战的他,很清楚以李瑞鑫的马速和臂长以及出招速度其实完全可以一枪直接将对手挑落马下。只是他也看了出来,这李瑞鑫显然是想让手下的骑兵多学一些东西,而做出了那份看似弄险,实则只要有足够经验和过硬的骑术就可以轻松为之的战术。
毛明山刚刚被任命为后营指挥时,就曾经试图招揽李瑞鑫,只不过哪怕他当时开出了守备管骑兵队的条件,这李瑞鑫却依旧显得不屑一顾。虽然如此被人瞧不起让毛明山这等火爆脾气实在无法忍受,但是随后的挑战中尽管以他的武勇也只能勉强支撑了十几个回合而已,这让他也不得不承认对方的选择。
到了后来,他听说刘翼明上山后也曾经招揽过此人,拿出的条件比他给的还高,一个游击将军的职务负责管左右两个营的骑兵队。这样的大手笔是他绝对拿不出来的,可是即便如此也只是换来了一句考虑考虑再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翼明擅使大刀,被称之为“刘大刀”,其人自身颇为武勇,带兵的手段也在他之上。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武将都没有收服的人才,竟然会投效于眼前这个举止斯文、看走路的步法和站立的姿势上显然毫无武艺基础的陈文,甚至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个小小的千总,这让他颇为感兴趣陈文到底有着怎样的才具才至如斯。
只是毛明山并不是知道,在李瑞鑫的眼里,职务什么的并不是很能提得起他的兴趣。且不说他当时在照料亡友的老娘,无心从军,就算是刘翼明和他毛明山在武勇一事上在这四明山乃至浙东都能排的上号又能如何,曾经追随黄得功的他在看其他勇将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和他当年的统帅相比较,而一旦和黄得功相比,这些人也立刻就变得不值一提了。
相对而言,陈文出手的时机正值李瑞鑫好友的母亲去世不久,其人在此地没有了牵挂准备出山从军。而他的切入点也和其他人不同,陈文选择他更擅长的以后世军事思想来忽悠李瑞鑫,而李瑞鑫的偶像黄得功虽然武勇过人,但是兵法一事上并不是很出彩,所以才被陈文乘虚而入,落下个智将的印象,如此才完成了人才的登庸。
看完了整场的骑战,陈文对骑兵那本就不高的信心也彻底跌入谷底,这种强烈依靠个人武勇的东西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练出来的。看来还是要设法加强步兵的战斗力,至少在这水网纵横的江南也必须如此。
至于骑兵的战术,虽然戚继光也有骑兵营,而且在战场上也很是出过威风,可是陈文还是打算在此之外把墙式冲锋折腾出来。自从看过那部《亮剑》,陈文便彻底迷上了近代骑兵,尤其是李云龙的那个骑兵连长向日军发起决死冲锋的那一幕,始终在他的脑海中萦绕,哪怕是来到这个时代也不曾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