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坦克比他们更先进吗?”我问了一个不算太外行的问题。
马尔特诺维奇使劲地点点头,回答说:“德国人的焊接技术,比我们大大落后,根本不能和我们的kb型和34型相比。还有他们坦克所使用的钢铁等级低,其中所含的合金也少得可怜。所以我们把打坏的敌人坦克拖回来后,不是进行修理,而是把它拆卸、回炉,把他们的钢铁和我们的钢铁放在同一个熔铁炉里熔炼。”
我环顾四周,看着周围那些残缺不全的坦克和装甲车残骸,然后用手指着问马尔特诺维奇:“技术助理同志,我看这些坦克的残骸都没有什么修复的希望,只能送去回炉了吗?”
马尔特诺维奇使劲地点点头,肯定地说道:“是的,中校同志,您所看到的坦克残骸,差不多都是我军的老式坦克。它们在被击毁的时候,车身上的钢板都成了碎片,外面的表皮可以像剥果壳似的剥落下来,而里面的机件全融化了,烧结成一块块的。我们有时在坦克里,还发现了尸体,这些都得由我们的工人负责清理,把尸体从坦克里抬出来埋掉。
不过这些报废的老式坦克,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据我所知,一些修理站为前沿部队提供这些老式坦克,让他们去冲击敌人的阵地,用履带将敌人的战壕碾平。”
听马尔特诺维奇讲了一大堆专业方面的问题,我终于把话题转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面:“在刚才的战斗里,你们修理站的伤亡大吗?”
“中校同志,您请跟我来吧。”站长沙洛维耶夫对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带着我往废铁堆中间走去。他边走边向我介绍说:“我们的工作场地,就是一个简易工棚,是用钢管搭起来,外面蒙了一层篷布。里面摆着两台机床,因为我们大部分的零件要用车床加工。”
走到篷布被弹片撕得粉碎,只剩下光秃秃管件的工棚前,我看到外面的空地上摆在五具工人的尸体,他们的脸被其他的工友用衣服小心地盖上了。对于见惯了生死的我来说,看到几名牺牲的工人,不会引起我任何的情绪波动,反倒是沙洛维耶夫激动起来,他不停地用手抹掉夺眶而出的泪水,哽咽地说道:“这五名工人,都是我手下最能干的车工。”
“他们是怎么牺牲的?”这次问话的是跟在我身后的奥列格少校。
“敌人进攻时,我们正在用车床加工坦克履带的轴销。敌人炮弹不停地飞来,落在车床旁边爆炸,一个车工倒下了,第二个接着干,第三个车工在一旁随时待命。就这样,十几个小小的履带轴销,就让我们维修站付出了五名优秀车工的代价。”
我没有问他为什么在炮击时,不停止工作这样的问题,因为在后世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如今这个年代是多么顺理成章。在沉默片刻后,我又低声地问:“还有其他人员伤亡吗?”
“有的。”沙洛维耶夫接着说:“当敌人向我们的维修站直扑过来时,工人们丢下手里的工具,抓起身边的枪、手榴弹,奔到了外面的单兵掩体里,用轻武器一起向敌人开火。要知道,我们一点战斗经验都没有,只是像干活一样,一心一意地和德国人打着。但狡猾的法西斯鬼子在冲上来以前,不停地用迫击炮射击,导致我们的伤亡很大,有二十几个工人,就这样英勇地牺牲了。”
“中校同志,请您给我到工棚里来一趟,我有一样东西要给您看。”技术助理马尔特诺维奇向我发出了真诚的邀请。
我跟着他走进工棚,绕过那台染满了烈士鲜血的车床,来到了一个工作台前。这个工作台是由六根钢管支撑着一块巨大的钢板,一看就是钳工们用来加工小零件时用的。在两米长一米宽一寸厚的钢板四周,固定着七八个大小不一的虎钳。其中一个虎钳前,有个钳工正在用锉刀锉夹在钳口上的小零件。
马尔特诺维奇向台面上一指,对我说道:“中校同志,您请看。”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铁板的表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凹槽,看起来像是写满了人名。仔细一看,还真的是写满了人的名字,我仔细地数了一下,足足有47个名字。虽然我没有伸手去摸,但根据钢板上隐隐传来的热量,我知道这些名字刻写的时间并不长,于是扭头问马尔特诺维奇:“技术助理同志,这些名字是怎么刻到钢板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