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论调是大有人信的,甚至兵部的官僚们也认为高方平就是这样的目的。实在是这在大宋来说是正常的。骂声尤其大的原因是,高方平敢从神臂弓上做文章,吃相就太难看了。
人家兵部再坏,也不敢坏了神臂弓的名声和血统,宁缺毋滥,小心翼翼的监造……
第六百三十二章 学堂被查封了
高方平管那么多呢,又不是第一天被人骂。
拿到了钱后,又鉴于几十万禁军的庞大订单等着生产,所以生产线的扩张那是丧心病狂的。京城方面有相关特长和基础的人,几乎都被收罗了一空,同时招收了更多的学徒工。
理顺了生产线流程之后,开始按部就班的生产作业。
高方平的神臂弓,为何能做到兵部的二成价格呢?
因为兵部为了每年三百架的神臂弓产出,高价格圈养了百多个技术官僚,是的,他们不是工匠而是官。譬如每次考试,血统最高最热门的是进士科,在宋朝也叫“宰相科”,这一科考的是诗赋和论策,自王安石变法删减辞赋比重之后,就是主考“治国论文”了。
而除了进士科,还其他各种明法啊,明经啊,制科啊,工科啊。明法就是学法律的诉棍,明经就是学历史的考古者。
还有考礼法的各种理学党,要说用处,这些家伙还是有些的,这些家伙考起之后多数外交部工作,其实周边蛮族的汉化补丁,就是这些家伙打的了。
制科是皇帝开小灶,什么样的杂学都有,皇帝喜欢就行。至于工科,就是鲁班们来考试,有一技之长考起了就进入军造监或者军造监这种机构了。然后这些所有人,都算作文臣系列。
当然血统是进士科最高。不过其他科目也仍旧有机会做宰相的,譬如富弼相爷,他原本考进士,但是当期的主考是他的老师于是避嫌,他去考制科,最后仍旧混出位了。
所以兵部那些家伙,他们不是工匠而是官僚。不但铺张浪费极尽奢华,还非常低效,如同酒仙精心两造茅台似的,技术也不相互分享,各造各的,每个人既是师父也是徒弟,选材是他们本人,以特殊工艺捶打牛筋也是他们自己,制造弓弦是他,烘烤定型也是他们。
什么都是他们自己,所以那一百多个“鲁班”就像构筑传世之作一样,每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秘籍,掌控全套工序,平均一年每人就出两架神臂弩。
造的当然是大师级的作品,然而靠这打战的话,真的洗洗睡了。
现在高方平的麾下全然颠覆,全部是低薪工人。在技术定型、流水线的标准制定后,每个环节都启用最适合的人,只是重复单一的专精做好那一个环节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