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唯一的勤王之师旦夕之间灰飞烟灭,他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得到这个消息的李煜号啕大哭。他的弟弟李从善和徐铉前来安慰他,并叙说大宋国力雄厚,亡国之祸在所难免。
李煜深以为然,便召集群臣计议,准备递交降表。
然而宰相韩熙载和国师楼炎明,以及大臣陈乔、张泊、王东阳都竭力反对,甚至陈乔以死相谏。他们认定金陵虽已被围,但仍固若金汤。宋军久攻不下,必然退兵。
李煜就是一个极没有主见的人,又重新燃起了一线希望。他一面让楼炎明、陈乔、张泊组织守城,一面向宋赵匡胤乞求退兵。
南唐大学士徐铉善言辞,有辩才,人称口若悬河,舌如利刃。李煜欲派他和另一个舌辩之士周维简为使,同赴开封,并带上李煜亲书的乞缓师表,面见宋帝,打算以谈笑弭兵锋。
不料宰相韩熙载竟然主动站出表示愿与徐铉同赴开封,说服宋帝。
李煜虽然有些意外,但却是大喜,徐铉辩才虽强,但比起身为宰相的韩熙载,不论是经验见识,还是决断方面,都还差了一筹,且韩熙载身为宰相份量更重。
……
……
第573章 好重一枚暗子
“韩熙载、徐铉?不见!若要本帅休兵,除非李煜自己出城向本帅称降,这两个措大莫非以为单凭口舌便能说服我大军休兵不成。轰他们回去。”帅帐中,得知曹玮和杨延平竟然以两万破十万立下大功,表面欣喜,但实际上心中很是郁闷的潘美冷笑说道。
“且慢!”
赵赞上前道:“大帅,李煜不降,却遣使来见,名为求和,实为拖延。朝廷大军已兵临城下,自然不可能再答应他什么条件,不过金陵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若是多困他几日,消弥城中守军士气,对我们是有利的。此外,我军一路攻来直取金陵,江南诸多城池仍在李煜的掌握之中,若是一一去打,难免劳师动众,今若围困金陵迫使各路唐军勤王,正可逸待劳一一剪除。而且,我军粮草辎重现在有些接济不上,唐国坚壁清野,无法就地补允,要待国中运来,尚需时日。最主要的是,我军兵卒一路奔袭亦已疲惫不堪,原也需休整些时间,大帅何不见见那韩熙载和徐铉呢。”
禁军大将冯鑫也上前说道:“大帅,末将认为赵将军所言有理,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逼得李煜走投无路主动投降,自然要比强攻硬打以致我军死伤和金陵城内生灵涂炭好。金陵繁华,不逊开封,若是逼急了李煜,一把火将倾国财富付之一炬,岂不可惜?何况,如此坚城绝非只凭人力就可以攀附攻打的,要制作各种攻城器械也需要时间,如今他们需要时间调兵遣将,我们同样需要时间筹措准备,为何不将计就计,至于议和……此战打还是不打,要看李煜降还是不降;此战是胜是负,要看双方的实力强弱。就如大帅刚才所言,韩熙载和徐铉二人虽然负有才名和文名,但空有一张利口,岂能扭转时局,怕他何来?”
潘美双眉一轩,展颜笑道:“二位将军所言有理,好,来人呐,击鼓聚将,唤唐使韩熙载和徐铉进见!”
大帐中战将如云,人人顶盔挂甲,肃立如山,看那渊停岳峙、一片萧杀的气势,便让人胆战心惊。韩熙载和徐铉博带高冠,昂然入帐,见此情形却是目不斜视,从容自若,单是这份气度倒也与他们在南唐身份地位和名气相仿。到了潘美面前,韩熙载和徐铉微施一礼,各自报了名号。